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5年08月19日
一线新闻
03

站上哈佛讲台的劳模曹谢虎

2010年11月,一位戴着眼镜、身着唐装的中国农民代表走上美国哈佛大学讲坛,为哈佛师生和国际友人作了《科学务果——改变我的生活》专题演讲。其超凡脱俗的气质,以果致富的事迹轰动了哈佛校园,震惊了西方世界,他们不停地伸出大拇指,说:“OK!OK!了不起的中国农民!”

这位大胆走上国际讲坛,展现当代中国农民风采的人,正是来自文祖仓颉故里,中国苹果之乡白水县的果农——曹谢虎,是今年渭南市劳模。

出生于1963年的曹谢虎,和所有创业的人一样,他的发家致富之路充满着艰辛曲折和辛酸。

曹谢虎所在的白水县林皋镇可仙村地处白水县西北部,既不通县道,又不通省道,更谈不上国道;地下无矿藏,地上种粮投资大,效益差,但这里适宜生产苹果。

白水县发展苹果已有30余年,最初效益很好,但到2000年前后,由于品种老化等原因苹果收益很差。很多果农逐渐放弃了苹果种植,改做其他经济作物,甚至开始外出打工,但曹谢虎却继续栽植苹果树,并且拼弃落后的传统生产模式,科学务果。

2003年寒冬,村里8户果农在曹谢虎的带领下,到外地参观学习,回来后,他们对自己家的果园做了“大手术”,实行大改形。却遭到村里人的讽刺和挖苦,甚至说他们是“二杆子”。

曹谢虎根本就不理会这些,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大改形”的务果信念。冬去春来,拉枝、防病、施肥、修剪……劳动之余,他不断加强自身科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防治病虫害、肥料科学使用、修剪技术之类书籍摆满了他的床头,还有《农业科技报》、《农资导报》等科技报纸。同时,邀请果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系统掌握果园强化管理措施,并常年做好果园管理日记。

在曹谢虎的努力下,曾经亩均收入不到4000元的果园,2004年的收入达到亩产两万元。那年冬天,原陕西省副省长王寿森来到他家果园,对他率先实施“四大技术”,科学务果予以肯定。自此,他科学务果的积极性更高了。而对大改形看不惯甚至说讽凉话的人,却偷偷地在自家果园里取大枝,开始了果树大改形。

2006年,他家果园被确定为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园,专家教授面对面给他指导,他真正放心大胆地开始投资果园,改变果园硬件,花5000元搭建了防雹网,花1500元恢复了渗灌设施。尽管这一年当地苹果受到冰雹冻害,但他家全园仍收入6万余元。

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为了带领更多的人致富,他成立了白水县仙果专业合作社。

在他的辐射带动下,当地果农务果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在他的技术指导下,果农收入亩均2万元的占80%。

曹谢虎,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民,用勤劳的汗水不但为个人谱写了一曲高亢的创业之歌,而且带领万千农民实现了富裕之梦。

见习记者 古晓娟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