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05月18日
一线新闻
03

为这位退休老人点赞

日前,西安一名退休的83岁老人申秉文从垃圾桶里捡到4000元,交给民警寻找失主。钱的主人最终找到,原来是失主收拾房子,错把钱当垃圾扔了出去。失主程国齐夫妇坚持拿出1000元对老人表示感谢,老人再三推辞,在众人劝说之下勉强收下。

这又是一个常见的拾金不昧的故事,但确实更加感人,更能折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能见证人间的温情和良知。也许它不那么显赫,但却具有“高大上”的全部元素与特征。

高,是说这位老人品德高尚。想想,一位83岁的老人,一位捡垃圾补贴家用的退休职工,生活即便过得去,恐怕也阔绰不到可以任意消费的程度,要不,他完全可以有更为潇洒的活法,也不会推着一辆连链子都没有自行车捡拾垃圾。退一万步,如果老人将垃圾桶里捡到的钱留作己用,大约也算不上什么道德上的缺陷。然而他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不是咱的钱,不能要!不能要!”通过民警找失主,也是因为他想“人家一定急着呢!”是自律,是慎独,是善良,是设身处地,让这位古稀老人,浑身散发出高贵的气质。

大,是说这位老人有大胸怀、大境界。4000元摆在眼前,他眼里看到的只是现金的价值,而心里有比这更加珍贵更加值钱的精神操守。在精神价值面前,物质价值微不足道,哪怕它能带来生活的改善。可是用人家的钱,改善了又能怎么样呢?不还是一个精神的乞丐。恰恰是拾金不昧,让老人立马高大起来。

上,这件事在有些人眼里,也许并不怎么吸引眼球,乃至不如一个明星用过的邮筒那么知名、那么受人追捧,但绝对算得上“上档次”。看看新闻报道当天,央视新闻微博就对此给予关注,短短几个小时,超百万网友点赞褒扬;且公益项目“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还专门奖励老人4000元,就知道人心向善、民意向上了。真善美,其实是人类永恒的向往。

没错,民间的微善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同样可以引领风尚、匡正社风,同样可以教化人心、净化灵魂。为这位退休老人点赞!

(雷钟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