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03月20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石头河里的石头 我们的老家属院 风雪归家路 东湖柳 我熟识的工人作家李文德 沙尘暴的记忆 绿姑娘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我们的老家属院

□丁宁

放假回家,看到因为热力管网改造,车棚左侧的草地被改造成了停车场,一直站在那里的停车棚就像谢幕的演员,退出了小区的舞台。看着这些,当初五联拆单身楼时的那种难过的情绪,又再一次溢出。

到家就已经很晚了,无法仔细端详,借着遛狗的时间,打算去改造的停车场散散步。顺着路灯环顾四周,七号楼俨然已经是院子里年龄最长的楼房了。杨凌西农路的家属院也许在陕西化建家园建成的那天就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我们口中的老家属院了。

记忆中第一次和爸爸妈妈搬来老家属院居住还是三号楼四层的一间半。暑假的中午最不想听到老二号楼前木箱制的大喇叭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声,因为这是提醒爸爸妈妈们下午上班的闹钟声。在需要父母陪伴的年龄中,独生子女难免感到一个人在家的孤单,不过还好,有不少“同病相怜”的小伙伴们,在熟稔了之后,楼前院后、长着杂草的排水渠、职工医院旁老奶奶种的菜地,就成了我们探险的基地,小伙伴们聚在一起疯跑玩耍是消磨时光最好的手段。而傍晚总是喜欢坐在家门口,听着“化安足迹遍天涯,装点着江山美如画……”的信天游,在拎着水壶去打水的人群中寻找下了班的妈妈的身影。

老家属院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多的是承载心情的家,记忆中总是会有连绵的雨水让道路变得泥泞,每到这个时候,心情难免郁闷,但是,只要踏进老家属院平整的路上,所有的坏心情都会消失殆尽,因为对年少的我来说,爷爷奶奶在家,快乐就在,老家属院也就成了成长路上来来回回停泊的灯塔。2006年公司成立了房地产公司,在渭惠路要盖化建家园了,家属院里的老房子也越来越陈旧了,公司也要将家属院的老楼逐一拆改新楼。姥姥、姥爷面临的是新房买在家属院还是新盖的化建家园。两个舅妈主张让姥姥、姥爷住在新建的化建家园,而姥姥坚持要留在老家属院,用老人家自己的话说,跟着单位离开河北到了陕西,自从来到杨凌,就住在这里,这里就是家,以后也一定要住在这里。新的四号楼马上竣工的时候,姥爷由于突发心梗离开了我们。而后短短的几年里,家里的四位老人,只剩下姥姥一个人了。住进新的四号楼,很会做饭的姥姥不会做饭了,姥爷的去世,给姥姥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创伤,姥姥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妈妈搬到姥姥那边住下,方便照顾她,让一切都继续有一个家的样子。

今年的冬天,我带姥姥在家属院散步。可能是看到退休办棋牌室的大门让姥姥的头脑瞬间的清楚,姥姥对我说了一句:“下棋的回家吃饭”,我知道姥姥想姥爷了,可是退休办棋牌室上着链锁的大门,斑驳的锈迹让我知道,姥爷再也不会在那间房子里等着我叫他回家吃饭;对姥爷的思念一时间让我如鲠在喉,不知该如何回应姥姥,只能借着天冷怕感冒的理由,哄着姥姥回家。慢慢地走到家门口了,姥姥却怎么也不愿意进单元门。我说:“姥姥,咱们回家吧”,姥姥只是看了我一眼,怯怯地说道“这不是我家,我家在四号楼”。

那一刻,我能做的也只是忍住发红的眼眶,劝着姥姥进门。姥姥片刻的头脑清楚、关于退休办下棋的姥爷的记忆、老四号楼的两个一间半,或许就是姥姥记忆的全部。而这一切,在姥姥的言行中,让我相信感情、记忆真的可以跨越时间以及疾病。

我们留不住时间转瞬即逝的容颜,但所幸,我们总会留下关于过去的记忆和照片。我一生中的记忆,都有家属院的存在,家属院就像是我的家人,岁月一直在他身上行走,慢慢的,他年纪大了,成了老家属院。还好,他现在并没有像五联那样消失,所以,始终是我们身体和心灵的归属。就像一路公交还是把老公司的站牌称为“化安公司”一样,总会有被传承的印记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如果你问我化建的老家属院在我生命中,是什么,我会告诉你,那里是我的家,我记忆的家,我一生的家。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