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网络工作室:创新舞台 打造精彩
4月13日,早上8点,国网西安供电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的张易初在电脑上观看他的“学习秘籍”,“你看这个3D的视频,我可以清楚看到如何进行综合布线,特别直观。作为一个入职才一年的新人,这样的教学视频对我帮助很大。”
综合布线、光纤融接……张易初口中的秘籍正是时代网络工作室领头人白开峰制作的。这些只有十几分钟的3D课件,想要做好却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只要大家能从中学到东西,我这课件就做得值。”
从门外汉成长为技术大拿
2000年,学习机械电子的白开峰来到国网西安供电信息通信分公司,那时信息网络刚起步,再加上专业并不对口,刚进单位的白开峰有些发懵。“不会不可怕,最怕不会还不学习。”白开峰给自己鼓劲。他成了班组里最勤快的人,单位谁的电脑出了问题他都抢着去摸索修理。“几百台电脑我都摸过,只要有报故障的,我就能想到电脑所在区域和之前出过的问题。”
2001年兴起的网络系统建设高潮,让加班成了白开峰的工作常态。“那一年真是很辛苦,连轴转都是经常的事情,但是却是我收获最多的一年。”在他的印象里,师傅赵宏斌总是跟大家一起加班熬夜,调试新设备。师傅总对白开峰说:“工作中要自己掌握技术,永远不要想着依靠别人。”就这样,不断给自己加压的白开峰,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熟练地掌握了各种信息技术。
员工素质提升的孵化器
2009年,白开峰在工作中发现西安供电的电力通信网络是零散的并没有整体架构。如何将他们系统、直观呈现出来成了白开峰反复琢磨的事。一年半后,他和同事发明出了被称为运维工作神器的西安供电局通讯资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点开此系统它将光缆资源进行图像化展现,包括光纤路由自动计算、光纤富裕度分析、光缆故障自动定位、光路由联接图形化展示等。信息通信分公司书记梁芝贤告诉记者,如果出现故障,可以借助地理信息平台的图形距离计算功能,按照光缆业务逻辑,自动将故障位置在地图上显示,计算至故障位置的最短或最佳路径,抢修车辆和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到达故障地点并准确定位故障点。光缆故障处理时间缩短50%。
而正是这次发明,让白开峰感到不能一人只顾自己跑。2010年,白开峰首先在网上成立虚拟工作室,利用网络平台介绍工器具、产品,发布培训课件。2015年,以白开峰为带头人的时代网络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有核心成员15名,成为一线员工解决问题、技术攻关、教育培训、成长成才的工作平台。他为工作室定了规矩,每个月至少开一次大讲堂,由他确定主题,然后大家讨论、学习。工作室成立以来,5人获省公司、地市公司优秀专家人才和人才后备称号,7人获二级建造师、全国质量管理活动高级诊断师、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认证。
企业提质增效的助推器
在白开峰看来,工作室的工作重点要学会“创新”。线缆信息识别、单兵视频监控、沟道机器……一项项发明在运维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你可别小瞧这个电子标签,他可帮了我们大忙。”工作室的杨华向记者介绍起了线缆信息识别系统。原来,以前的电力光缆运维,需要在狭窄的电缆沟道里进行。各类光缆杂乱无章,而传统的电缆标识容易丢失或被仿制,影响排查故障的效率。为此,工作室的成员发明了电子标签,采用三扎带设计,整体设计可以确保电缆标签紧贴电缆表面。再加上无线电子射频识别标签,运维人员只需要用手持终端扫描标签就可准确、快速识别此电缆的信息,大大提高了运维检修工作效率,在公司300余公里沟道骨干光缆上获得良好应用。
近年来,工作室成员发表论文30余篇,30余项科技成果在省公司系统获奖;12项管理成果获省部级及国家级奖励;10项QC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获2项发明专利。而白开峰带领的时代先锋工作室也在去年底获得西安市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 本报记者 钟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