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18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沿黄游再见洽川景 用生命感受 书为媒 北国之秋 放歌秋天 拾枣 南瓜卧秋遍地黄 优化联结 骨骼与金属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拾枣

□刘明礼

近日,气象台发出橙色预警,说有强对流天气,短时伴有雷雨大风。

果然,下午四点多钟,黑压压的乌云自西向东,很快密布了天空。路上的人们变得行色匆匆,汽车也纷纷亮起了大灯。少时,狂风骤起,呼地把窗帘掀起老高,屋门被吹得一下关上。碎纸片、塑料袋漫天飞舞,树上的枝叶七零八落。路边一棵碗口粗的杨树,竟咔嚓一声被拦腰折断。紧接着,铜钱大的雨点瓢泼而下,一道闪电如电石之光,“咔、咔”“轰隆……”随之而来的是崩云裂石般的炸雷声。

我伫立窗前,望着这疾风骤雨,一幅尘封于心底的旧时画卷不由地铺展开来…

儿时在乡下,这样的季节,偶尔也会有这般的。只是“少年不识愁滋味”,那时候,对狂风暴雨,竟有几分期盼。因为风雨之后,不光会看到美丽的彩虹,更主要的是能吃上甜甜的煮大枣。

老家沧州,以盛产红枣闻名。然而,虽则盛产,也不是轻易就能吃到。院里有枣树的人家不多,而成片的枣林属于生产队。偷摘“犯法”,没人敢随便去摘。唯独被大风吹掉在地上的,可任由捡拾。

那时候物质匮乏,能吃上几颗枣便算是打了牙祭。从枣树开花、长出米粒大的“枣窝窝”,孩子们就眼巴巴地望着那树上的枣。“七月十五枣发喧儿,八月十五枣落杆儿”,到阴历七月中旬,枣就凑合着能吃了。因此,时常会有半大孩子在枣树下转悠,看看能否捡到几个“落儿”。突然而至的暴风雨,给孩子们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风停雨住,天上出现一道彩虹。孩子们像出笼的小鸟,光着脚丫欢呼雀跃,背筐的、提篮的,一窝蜂奔向枣园。这时的枣虽然能吃了,但不太甜,带着股青涩味,可还是勾引着孩子们肚里的馋虫。一边往筐、篮里捡,一边挑着个头大、发红头的往嘴里塞。偶尔捡到几颗红了半边的,赶紧装进兜里。孩子们知道枣还没到该红的时候,这种提前红了的枣,都是遭虫蛀过的,虽然很甜,但吃的时候要小心,一点点啃着吃,不然弄不好就咬到了虫子。

青枣不好消化,吃多了会坏肚子。因此枣捡回家后,大人会烧上一锅开水,把枣放进去煮熟再吃。这时候,我会主动抢着烧火,不是勤快爱干活,实则因为趁烧火的时候,可以把枣串在铁丝上,放到灶堂里烧着吃。枣子放进灶堂,被火烧得发出劈啪的爆裂声,一会儿便溢出焦香味。掏出来剥掉烧糊了的枣皮,露出翡翠般的果肉,香甜糯软,好吃极了。没多久,锅里的枣也煮好了,趁热撒上一些白糖,更加美味,可以尽情地吃个够。

“谦为君子德,枣亦解虚心。嚼去馨生齿,摘来露满林。接枝还土性,结实望甘霖。自侍微长者,尝斯可作箴。”枣和家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也和我的童年岁月连缀在一起。儿时捡枣的往事,如封坛窑藏的老酒,每每开启,总是芬芳四溢。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