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4年09月18日
第4版
04

挣名与争名

西安 牛茂林

中国人是讲究名气的。“人怕出名猪怕壮”里的一个“怕”字,传神地道出了其中的几分奥妙。记得陈冲初来西安拍影片《苏醒》时,一天到邮局发信,不料却遭到成千上万名“影迷”的包围,若不是警察和好心人的护送,真不知何时才能“杀出重围”!究其原因,不外乎“小花”陈冲是名噪一时的电影“新星”!

偶翻史书,才知道中国人重名由来已久。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勇气可谓犬矣!但举事的当初,也未敢忘记借用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据说只有那样才能“从民欲”。因为当时的扶苏和项燕在老百姓心中很有点“名气”。

一般说来,向往名家,以至期望自己也成为名人,并不算一件坏事。只要这名气是靠自己艰苦卓绝的劳动与出类拔萃的本领挣来的,他人也不应眼红。我们之所以尊敬和爱戴名作家、名导演、名演员……,就是因为他们以自己出色的艺术实践,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知识和启迪,带来了希望和欢乐。

然而,有人不是挣名而是争名。他们不是以自己的才能、智慧和成就去赢得人们的尊重,而是采取了投机取巧,以至更为卑劣的手段去“捞名”。这种人虽然也可以哗众取宠于一时,但终究要招致天下的骂名。在今日的文坛上,这种现象就屡有发生。不仅剽窃者有之,而且将合作者的名字偷偷抹去的事也一再出现。去年,《都市里的村庄》中的秦编剧,今年,《战犯》中的郑编剧,都这样干了。争名夺利,见名忘义,不能说不是一件憾事。它不但说明“文人学士”也需要改造思想、加强修养,而且昭示人们:切不可一天到晚只注意自己的名字!

挣名靠劳动和刨造,争名靠鼠窃狗偷,一挣一争,自是分明了泾渭,人们不可不思不戒。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