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鸡鸣店》一鸣惊四座
伍明燕 尚瑾瑜 杨乾坤
在西安市首届戏剧节上,临潼县人民剧团演出的秦腔现代戏《鸡鸣店》,激起了强烈反响。观众意酣心畅,连呼“好戏!”
这出戏以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初期为背景,就鸡鸣店生产队搞养鸡专业承包的事展开了喜剧冲突。剧中成功地塑造了队长王福庆(外号王哈哈)这个典型人物。他先以四六分成的许诺,把千只鸡交给了王福荣喂养,待得鸡儿养成,他又慑于那些害“红眼病”者的压力,便中途改弦易辙,撕毁合同。王福荣的妻子对此早有提防,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使得他进退两难。这时,县上为扶持专业户,决定在鸡鸣店召开现场会,兑现合同,使得他不得不向王福荣夫妇登门道歉,承认错误。通过戏剧的起承转合,把王哈哈这个心眼好、胆子小、遇事不决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李喜堂同志将这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博得了人们一致的赞扬:“象神了!”秀菊娘的扮演者余仙花、王大婶的扮演者何绥林等,对角色切磋啄磨,演得也很是成功。人们看了戏,直有“演谁象谁,谁演谁谁就象谁”之感。
这当然与戏剧的生活化分不开了。为演好《鸡》剧,剧团特邀了西安话剧院杨惠珍执导。这位富有才华的女导演与杨令俗(特邀)、李振二位导演珠联璧合,熔话剧与秦腔于一炉,使表演和生活相结合,把表演程式和生活融为一体:既有秦腔以唱腔来塑造人物、推动剧情发展的特质,又有话剧与生活接近、富有表现力的优点,突破了程式化的窠臼,使粗犷之中显出细腻,高亢之时犹见温柔,流美之中不失厚重,甚是新奇巧妙。剧中人物的做唱念打,因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自是引人耳目的。譬如,王哈哈的女儿嫌王哈哈不敢坚持原则,要把四六分成改为记工分时,意见便脱口而出:“十几年的队长,不知你是咋样当过来的?”王哈哈当即卸下帽子:“你能成,你把这队长当了!”通过帽子(此处当理解为“乌纱”)的运用和卸帽的动作,便将生活中的东西巧妙地艺术化了。情在理中,意在言外,看得出独运之匠心。
全剧轻快明朗,寓庄于谐,别有一番情趣。它的中心人物是王哈哈,王哈哈的显著特点又是哈哈声。戏剧从王哈哈不安、侥悻的哈哈声中起,到他醒悟、感奋的哈哈声中结束。王哈哈最后的哈哈,使观众也会心地哈哈了。坐在我们身旁的几位戏剧评论家即席评论道:“在陕西,《鸡鸣店》是继《梁秋燕》、《六斤县长》之后的又一台好戏,临潼县剧团成功的演出,给戏剧节增添了新的光彩”。从观众的情绪看,这些话恐怕还不是过誉之辞。
《鸡鸣店》剧照 志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