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自然清新
——评《似水流年》的艺术特色
解师曾
在暴力与色情片充斥的香港影坛,能够拍摄《烈水流年》这样具有民族意识和艺术性较强的影片,是难能可贵的。
《似》片的故事情节几乎用一句简单的话就可以概括,但却被处理得缠绵悱恻,跌宕多姿;在看似平平的情节中浸润着浓郁的抒情意味,以深沉的感情之笔涂上了诱人的扑朔迷离的色调,从而显示出了自己的艺术特色。
寓情于景,抒发对祖国深沉的爱。影片不惜篇幅去表现游子回归故土所遇到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村边的池塘,合抱的大树,古旧的房屋,老式的家具,物物寓情,件件—含意。在这儿有质朴、淳厚、勤劳,善良的人民,他们在一种略显封闭的环境中,却幸福、欢乐而平静地生活着。影片在这里抒发的情意,可谓平凡而不平庸,浸深情于镜头,蕴思绪于画面。
对比衬映,描绘了鲜明的人物性格。影片描写了香港和内地的两种不同的生活和人情,奚姗姗濒临破产的画刊社和家乡人们的稳定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奚姗姗的港式习惯也同阿真的内地生活习惯造成了强烈逆差。影片以细腻的手法,抒写了奚姗姗回村后引起了阿珍感情上的波涛,她既同情姗姗的不幸,又害怕姗姗勾起她丈夫孝松的旧情而动摇家庭的感情支柱。惟妙惟肖地表现了阿珍既爱又怕自己的丈夫而装出一副左右一切的主妇姿态。这种相互对比的映衬,使人物性格越发活灵活现,揭示出两种制度下人们不同的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