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5年08月27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似水流年》故事梗概 朝阳 质朴自然清新 清新淡雅 余韵不止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意味深长的“一绕” 祖国不需要怜悯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祖国不需要怜悯

——试评影片《似水流年》

李军

《似水流年》是一部淡而无味、结构散乱、主题模糊、肆意歪曲国内人民生活的影片。

影片的主人公奚姗姗,是香港某画报社的主编。由于报刊的每况愈下,而受到社会的冷落,加之她与妹妹遗产的纠纷,爱情的失意,都使她对香港尔虞我诈的社会产生厌恶,心中充满忧愁烦恼。奚姗姗本是个事业、家庭、生活上都不顺心,失魂落魄的人。由于诸多原因,她返回到从小生活过的内地家乡看看,想以此来解除自身的痛苦。然而,影片没有用祖国建设的蓬勃形势,美好的湖光山色,家乡人民的淳朴感情影响她,感化她,反过来却描写了她从小生活过的故乡如何冷落她,如何给她增添烦恼和痛苦。请看:她昔日青梅竹马的孝松,小时候天真聪明,如今生活的重担使他沉默寡言,浑浑噩噩。好友阿珍虽然是小学校长,但却从她回来的第一天起,竟为了鸡毛蒜皮的事和她争风吃醋起来。她眼睛中的故乡是那样陌生、破旧,故乡的生活是那样平庸、单调。而观众眼里的姗姗似乎成了文明的唯一代表,而祖国只是贫穷愚昧的象征。

其实,奚姗姗本来就是个失意者、可怜者,然而影片却把她装扮成一个“慈善家”,让她来可怜生她养她的土地。她有钱可以领着孩子们逛广州,住在豪华的饭店里,以显示自己的爱国行为;其实,观众感到的只能是反感、厌恶。我们的国家虽然还很穷,但并不象影片所表现的那样寒酸。在改革的今天,我们的国家正在阔步走向未来,我们需要的是热爱祖国的一顿赤子之心,并不需要同情者的怜悯,也不需要什么人的恩典和施舍。

《似水流年》象其它影片一样,把从香港的归来者一律写成腰缠万贯的富翁,似乎到了香港就能发财。因此,整部影片使我们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光明,看不到祖国蒸蒸日上的美景,给人留下的只是灰冷和诅丧。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