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淡雅 余韵不止
——看影片《似水流年》
张秦
象感受一曲缓慢自然的音乐旋律,又象欣赏一幅楚楚动人的水墨国画,香港青鸟公司的新片《似水流年》告诉人们,生活就象徐徐流水,淡淡地来,悄悄地走,在每个人心灵上留下难忘的记忆。
我喜爱这部淡雅清新的影片,因为它淡得有情,雅得有味,并无国内影片强行做作。肆意表露的拙劣痕迹。
看这部影片是启迪人真实感情的一次享受。《似》片本身描写的故事并不复杂奇特,但透过复杂情感的思索却是深沉的。二十年前出走香港的奚姗姗,回到内地探亲,游子旧地重游,眼见与香港完全不同的老友、旧景、新物,在这位惆怅女性的心里,形成了激烈的潜在感情变化。编导很注意影片中不同人物在同一环境下的情感移变,紧紧围绕他们之间情感的自然流露,着力刻划姗姗、阿珍和孝松的内心世界。他们三人虽是青梅竹马的同学,也有着一段难忘的深厚友情,但因为踏入社会后的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人生观也就产生了分岐。香港归来的姗姗,风流自强,遇事从不与人商量,性格虽是强者,处境却很艰难;内地生长的阿珍,热情开朗,却经不起一点事儿在感情上的冲击,有一套典型中国妇女的生活方式;而孝松老实巴交,勤劳纯朴,遇事无争,是妇女心中理想的“丈夫”形象。三人在分别二十年后重逢,其难以言状的感情纠葛,占据了影片的绝大部分篇幅。但是,影片没有让他们单单处于感情的浪尖之上,而是较细腻地再现了重逢后的感情交叉变化,挖掘三方内心世界中亲密而又疏远的情感,相互狐疑而又理解的心情。正是在这种极复杂的心理演变下,姗姗才能感到故乡可亲,祖国可爱,时常流露出眷恋依依的游子心情,作出一些令人费解的非意识举止。而阿珍这个小镇上的“知识分子”,情感表露则更加有趣,她喜爱姗姗,却又因为姗姗对自己丈夫孝松产生的特殊感情,不自然地流露出看不惯这位“港姐”的举止神态。但人总是要相互理解的。姗姗与阿珍的反常情绪,正是人们探求生活真谛的微妙之处。因此,当俩人在渡口分手时,惜别则带来了温情和酸楚楚。“十年后再见,那时我们都老了。”在这里埋怨化为谅解,猜疑变作真情,从而感染了观众,让人们在淡淡的伤感中去思索,去寻找生活中值得留恋的东西。
《似水流年》没有哗众取宠,简朴真实的场景,加强了独特的纪实风格。那乡间的土道,破旧的汽车,简陋的厅堂,自然的风光,都象编导信手拈来的一件件社会道具,巧妙地融于人物心绪细微变化的情趣之中,使整部影片具有亲切浓郁的粤东农村风情,也使人倍觉祖国的山山水水、村村镇镇情深意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