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深长的“一绕”
——《似水流年》细节欣赏
杜长江
在香港影片《似水流年》中,有这样一个细节,特别受到人们赞赏:
孝松随姗姗去街镇归来,穿上了姗姗刚才为他买的那双半高腰雨靴,但当他在路上遇到一个水坑的时候,却小心翼翼地从旁边绕了过去。这一绕韵味深长,出神入化地表现了孝松的思想性格和心理状态。他从小学毕业之后,便参加了农业劳动。长期的劳动锻炼,养成了他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使他深深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从而自觉爱惜任何一件东西。既然如此,他怎么舍得用崭新的雨靴去践踏浑浊的积水?何况这又是儿时挚友赠送的珍贵礼物,其中包含了多少深情厚谊!
著名电影理论家张骏祥指出:“有表现力的动作不是孤立的来无踪去无影的枝节,而是由在它以前的一切人物思想感情的活动、戏剧情节的进展为之作好准备。”而影片中孝松的这“一绕”,从细节上开掘影片的内涵,使人加深了对影片主题的理解。
在“一绕”之前,影片已用大量镜头表明,孝松是一个憨厚老实、对生活毫无奢求的人。蚂蟥爬到腿上吸血,他可以毫不在意地把它们搓掉了事;姗姗要他穿上新雨靴,他却那样窘困不安,甚至一只雨靴还未穿好就慌忙走出了店门。有了这些铺垫,“一绕”就成了令人信服的动作,更加有力地揭示了孝松的思想性格。
在“一绕”之后,围绕那双雨靴,孝松和阿珍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冲突。这场冲突不仅暴露了他们二人思想性格和夫妻关系中平时不易显现的一面,而且有力地揭示了他们和姗姗对于生活的不同理解,并对三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影响,成为姗姗告别家乡,重返香港的一条重要原因。由此可见,“一绕”这个细节,作为“全部剧情发展的链条中的,一节”,对于揭示影片的主题,起到了深化、扩展的衬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