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苏联的对外政策调整
晓 吉
近年,苏共对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作出了新的评价,从长远全局出发,他们认为对外政策的总目标是“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为实现加速发展战略服务,突破外交政策、风格和手法的某些旧框框。
苏联的对外政策一直把美国作为现实的和潜在的主要对手。他们认为,今后若干年内,对外政策的中心方向就是争取同美国达成某种核裁军协议,降低军事战略均势水平。去年,尽管发生了美国空袭利比亚、里根宣布不再遵守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件、间谍事件等,戈尔巴乔夫仍主动建议举行美苏首脑会唔,同美国保持对话。在谈判中,苏联既现实地考虑对方的要求,作出不损害其根本利益的妥协和让步,又以攻为守地提出本方的相应要求,例如在中导协议上,相继抛出了“零点方案”、“双零方案”、“全球双零方案”,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终于取得了成功。
戈尔巴乔夫接过日本的“经济外交”的提法,力求扩展同西方国家的经济联系,苏在外交部设立了对外经济关系局,调整了外贸机构,颁布了合资企业法,作出了积极扩大国际经济合作的姿态。苏联对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国际经济组织,从不相往来和严厉指责到积极接近和谋求加入,承认欧洲共同体是政治实体。
苏联还在多种场合作出了要积极谋求改善中苏关系的姿态。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的一次讲话中说:“国际发展中的许多事情,取决于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86年10月中苏第9轮磋商时,讨论了消除影响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个障碍的问题;1987年初,双方恢复了边界谈判,近几年中苏经济贸易关系、科技文化交流都有了较快发展。
去年7月28日,戈尔巴乔夫在一次讲话中表示要努力加强亚太地区的工作。苏联主动提出进行苏日最高级互访,扩大经济合作,增加合资企业;苏联主动改善了同朝鲜的关系;在南亚,戈尔巴乔夫访问了印度;在东南亚,苏联表示愿意与这些国家扩大贸易往来;在南太平洋地区,苏联相继与一些新独立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和签订了渔业协定。
对地区冲突,戈尔巴乔夫宣称,应重点研究“政治解决”的基础,而不应看作“东西方冲突”的产物。从86年开始,苏联已逐步从阿富汗撤军;在柬埔寨问题上,苏联在推卸责任的同时,开始推动越南同周围邻国缓和气氛,在海湾地区和两伊冲突中,苏联采取了较为克制的态度。
苏联在处理与东欧国家的关系中,正努力采取平等协商态度,对东欧国家经济改革的经验,作了认真研究,表示要相互学习,对东欧各国发展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关系和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他们不再多加干预。最近,苏联报刊公开否定了当年莫洛托夫对苏波关系的一些错误提法,并着手解决两国间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芒刺”。
苏联对外政策的调整,已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的响,但是,在霸权主义方针不变的前提下,这种有限调整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多大范围内改善苏联的国际处境,人们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