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01月23日
第3版
03

“腹诽”与“祝诅”

井谷射

汉文帝在去除“诽谤妖言之罪”的同时,还说了一段话,主张连祝诅罪一道去掉:

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一批老百姓在一起咒骂皇帝,后来又相互揭发出来了),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而吏又以为诽谤。此细民(小老百姓)之愚无知抵死(判罪而死),朕甚不取(我很不赞成判这种罪)。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不要判罪)。

汉文帝这样做,自是为了广开言路,巩固封建统治。但敢于不判咒骂自己的那些老百姓的罪,也要点魄力!终汉文帝的一生,政治局面确实比较稳定,可见去了“诽谤妖言”、“祝诅”之罪,至少对封建统治无害,或者还有点好处。

汉武帝就不同了,他不但恢复了诽谤罪,而且还在那个审过老鼠的张汤的蛊惑下,行出了一个新名堂,腹诽罪:对他的决定,嘴里不说,肚子里反对,也有罪。

话说汉武帝连年用兵,开销太大,国库空虚,张汤就出主意,发行一种“白鹿币”,大农(主管财政、经济农业的大臣)颜异不赞成这个做法,汉武帝对颜异很不高兴。张汤看出苗头,便设法逢迎,他终于查出了有一次,某人在颜异面前议论汉武帝的某个决定不妥当,颜异不吭声。于是,张汤奏明汉武帝,说颜异身为大臣,在人家议论皇帝的决定时,他“不入言而腹诽,(心里反对皇帝),论死。”颜异就因此而被杀,不说话也有罪。《史记·平准书》中说:“自此以后,有腹诽之法,而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

“谄谀”,就是拍马屁,“取容”,就是取悦以保脑袋。

诽谤罪既发展到腹诽罪的程度,祝诅罪当然是非恢复不可了。大臣们又个个保脑袋,不敢说真话,终于汉武帝自己也大吃这种酷法的苦头了。汉武帝越到晚年越怕死,一面求长生术,一面生怕人家祝诅他,于是有个“京师大侠”张安世,从狱中上书,告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同汉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并且在在去甘泉宫的路上埋了木偶人来祝诅汉武帝。一掘,果然掘到了木偶,于是丞相公孙贺父子下狱,全家抄斩,连汉武帝的亲女儿阳石公主等也一案被杀。再后来,他的亲信大臣江充,甚至在太子宫中,也掘到了木偶,太子眼看自己也要犯祝诅罪被杀了,为了保全自己,发兵诛杀江充汉武帝于是抱病发兵与太子打仗,京师长安一场大规模的混战,死者数万人;皇后、太子、皇孙们在太子兵败后,先后全部被杀。虽弄清太子是冤枉的,已无可挽回了。

一个被史书上称为雄才大略的皇帝,到了晚年,到处发现祝诅他的事情,大臣们竟连“他的亲生子女绝不致于祝诅他”的这种真话,都不敢说了,弄得他自己晚景凄凉,“日一食者(每天只吃一顿)累月”,成月的吃不下饭,实在也是令后人不免为之叹息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