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个小集体
西延线上铁一局新运处铺架二段四队的1733青年包乘组有几个硬梆梆的数字:成立半年,安全运行180天,节煤200吨,节油70公斤,每次洗检均被评为全优,还防止各类行车事故8起。问其原因,是这个班的群体意识强。他们每做的一件小事都是从这个整体出发。
1、小青年口袋里的“把”大都“瓷”得很,动不动隔三差五弄两瓶罐头,几盒希尔顿。但这是对私。对公可真够吝啬了。一次,张军在秦家川,见路边草丛里有一团旧棉纱。他跳到路边的沟里,将棉纱捡起,拿到车上。象这样的事,车组的小伙们个个都做过。机车运行中,焚火时抛出的散煤也会及时扫到一起。全车组人人都注意节约一把棉纱、一块煤、一滴油、一个螺钉。他们的口号是:悄悄数、两两算,点滴节约汇成川。
2、乘务员的活是上车一身汗,下车一身油。单身汉多,衣服脏了床下一塞,不到万不得已,难得洗一次。一天,副司机陈平休班,他用了一个上午,把全组十几件又脏又油的衣服洗了个干净。平时,伙伴们的衣服脏了,陈平也是主动去洗。对工作,他们更是认真,擦机车,从车底部到锅炉皮,擦试得明光锃亮;气压表、风管的各个管路,闪着金光,就象对待出嫁的“新娘”一样,精心打扮。正是他们人人都有整体观念,所以人们才说:“这帮小伙不但关系铁,而且个个爱车如命!”
3、小卓,过去组织纪律性较差,工作有点吊儿郎当。有人说:他有点“二”。一次,领导没准他的假,他伸出胳膊拿出刀,扎在自己胳膊上,顿时血流如注,弄得队领导哭笑不得。自打小卓上车后,队领导教育,司机长帮助,全车组的人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现在,小卓变了,各样活抢着干。一次,机车无火备,要在富县车站立即点火调车。站上没有点火的劈柴和块煤。小卓本要请假回家,一听说此事,二话不说,穿上工作服就和全车组的人一起干了起来,还拉上刚刚由外地来富县探望他的女朋友一起干,楞是把几吨煤,几百公斤劈柴搬上了车,使机车按时按点投入了运行。
4、1733青年包乘组九人,平均年龄25岁。俗话说:车要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司机长牛少威,心细点子多,技术全面,不仅要把好机车的质量关,安全关,还要把好伙计们的思想关。首先他从抓规章制度入手,提高大伙的政治业务素质,加强机车保养,提高机车质量。整车时,大伙身上有多少油,他身上就有多少油,而且只多不少。他手把手地教大伙给油方法,教焚火技术。虽然是带家的双职工,但却和班组的人总呆在一起。难怪妻子说他:身子就象粘在了车上。
司机宋永乐、刘永杰,还有被人称为“班政委”的副司机王树贵……车组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串串安全生产、助人为乐的小故事。
陈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