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7月10日
第2版
02

企业“职工病退”热!热!热!

6月28日上午,咸阳某纺织企业办公楼。

人们象潮水般涌进劳动人事科,要求办理“病退”手续。楼道里挤得水泄不通,仍有人不断地涌进楼来。厂区的路旁树下,车间一隅,生活区的菜市场旁,家属楼下,三五成群的人们在议论着,争论着究竟是“退”,还是“不退”。

这只是企业职工“病退”热潮的一个缩影。从3月初开始的企业职工“病退”热到6月底已进入高潮。有的企业从工程师、车间主任到一般工人,只要能沾上一点边的,纷纷要求办“病退”。有的企业要求“病退者”达三五百人,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面临严峻挑战。

有消息说,从下半年开始,要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后退休不再由企业说了算,而是由市上的一个专门机构审核办理,并且需要交相当数量的手续费。更重要的是,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后再退休,所拿的退休工资可能比现在退休要少拿好多钱呢。

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反正是有人算过帐,以后退休划不来。于是乎,够条件到龄的,要求“到站下车”,而不够条件不到龄的,也挖空心思给自己找个什么病,要求“病退”。1964年参加工作的老王对笔者说:按说我再干上一年就满30年工龄了,退休可拿90%工资,可听说实行养老保险后我才能拿60%至70%的工资,那不是太亏了么,干脆退了算了。

害怕政策变,急于寻找退路。持有这种心态的“病退者”人数较多,其中不乏人云亦云,听到一点风声就六神无主随波逐流者,他们害怕实行养老保险后再退休工资收入今不如昔,觉得晚退不如早退保险,所以千方百计想赶上这趟“末班车。”而另一部分“病退者”却觉得这是个机遇,可以展示一番自我价值。刘师傅就是出于这种心态才决定“病退”的。刘师傅在纺织厂干了20多年,光带出的徒弟就有百十余人,连车间主任见了她都要尊称“刘老师”呢。可刘师傅却不如意,她觉得自己很有些能耐,却有一种有劲无处使的感觉,非常苦恼。“病退”潮初起时,有家乡办小厂子想请她去当技术顾问,刘老师反复思量,干脆走人。她托人帮忙,称有病办了“病退”手续,到那家小厂“打工”去了。

尽管要求“病退”的人如潮涌,不愿离开企业的人也不少,笔者在国棉二厂看到,不少老职工不为“热潮”所动。心安理得地紧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老工人张全增风趣地对劝他“病退”的工友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教练员刘风英告诉笔者:听到许多姐妹要求“病退”的消息,我难受极了,按说我确实有病,是可以“病退”的,但我不舍得离开企业,舍不得离开我工作了近30年的岗位。真的,我真舍不得企业

据分析,造成企业职工病退热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我省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在企业内部实行了职工交纳退休养老保险费制度,加之日前又对1993年6月30日前退休的职工进行摸底登记,并将对1993年7月1日以后退休的职工的退休费进行统筹管理,致使企业职工人心激动,忧虑增多。二是我省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步子较快,而在这方面的宣传却略显不足,致使群众产生诸多误解,造成以讹传讹。三是目前市场物价增长过猛,职工负担加重,忧虑重重,而一部分科技骨干和技术人才又对国有纺织企业的发展前途失去信心,抑或信心不足,他们纷纷联伙结伴“病退”欲往他乡,寻道生财。(周宁光田信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