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09月14日
第3版
03

台北故宫博物馆

穿过台北近郊长长的绿色甬道,台北故宫博物院跃入眼帘。

这是一座依山而筑的宫廷式建筑群,琥珀黄的飞檐,雀绿的玻璃瓦,奶黄与朱红相组合的墙壁。虽然极力模仿北京故宫的风格,却没北京故宫那种浑厚凝重、古朴庄严的气势。

但是,这座博物院里却珍藏着64.3万件文物珍品。

1948年12月,蒋介石见大势已去,用平底舰“中鼎”号、军舰“昆仑”号、商船“海沪”号,将北京故宫的珍藏,南京博物院等地的文物、器物,共5000多箱,运到了台湾雾峰北沟的山洞里。

据当事人回忆:“书画共装39000多件,包括晋唐以来名家书法,唐宋以来名家绘画,甚至连清代皇帝御笔也一并装入。铜器挑出500件精品装箱,外加铜镜500余,铜印1600余”。玉器装箱,则将斋宫玉器陈列室的旧玉、库房新玉全数列入。此外,文具、如意、鼻烟壶、朝珠、剔红、珐琅、象牙、法器、雕刻等杂项,又装了几百箱。图书文献方面,包括文渊阁四库全书、离藻堂四库荟要在内的重要书籍……

据统计资料透露,当年运到台湾的瓷器有17934件,铜器2300余件,书画1300余箱。这些国宝密藏山洞达17年之久,直到1965年,台北外双溪故宫博物院建成,这批稀世珍宝才得以重见天日。

原藏于北京故宫的这些文物精华,吸引海内外人士不远万里前来一睹风采,然而对于大陆人民来说,睽违这批国宝却已近半个世纪。

我们在瓷器展馆久久驻足。5000年前的彩陶,3000年前的青釉陶片,秦王汉帝时的绿釉陶器,六朝的青瓷,宋代单色釉高温瓷,元代之后的青花、彩瓷。我国瓷器数千年发展之脉络清晰可见。

在这些珍藏里,宋代汝窑的青瓷堪称“稀世宝”。这种建窑于北宋徽宗大观年间的名瓷,釉色极纯,晶莹腴润,在宋代青瓷系统中位列第一。但由于它建窑时间短,金兵侵宋,窑址随之毁灭,因此传世绝少。据说,目前全世界公私收藏汝窑青瓷总共不过30余件,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有24件。

此外,乾隆时代的古月轩珐琅彩瓷也是稀世的国宝。展厅里,摆着一只古月轩瓷胎珐琅花瓶,清纯的釉色,栩栩如生的山水花鸟,美得无可挑剔。听说这种彩瓷,台北博物院有450件。

这里不但藏瓷颇丰,上起北宋,下迄于清,历代名窑皆有精品,而且书画收藏也极为丰硕。清代乾隆皇帝曾“复以天下之力,广为收罗历代名画”藏于宫中。而这些名画,有许多被运到了台北。

书法方面,这里有3000年前的甲骨文,有长篇的金文,有东晋王羲之的手迹,有唐、宋、元、明、清的各名家真迹。

绘画方面,皆有历代绘画大家的名作真迹。而最具特色的则是扇面画。

我国古代文人的扇面上作画盛行于宋代。文人墨客相聚,少不了吟诗作画,本作招凉之物的扇子被信手拈来作为画纸,于是,扇子,这个普通之物便堂而皇之地走进了艺术的殿堂。这里,专辟有一个扇面画物展厅,展有历代扇面画佳作。

我们匆匆在书林画廊里穿行,不时被这旷世的民族瑰宝而震撼。有人说过,如果能把这座故宫博物院所藏书画从头浏览一遍,就等于细读了一部中国美术史。据当事人述说,当年故宫里的书画除少量御笔及赝品,几乎全部悉数运台。

在故宫,有二十余间展览室,文物分别以永久性展览和专题展览两种方式展出。室内展览依展品特色,以新颖的展示设计,特殊的灯光调配,按历史原委顺序展出。

为了保护好这些国宝,台湾当局投资1.2亿元新台币修建了安全系统。在这座五层大楼中,红外线侦视器、微波侦视器全天候运作,将馆内活动情形录影存档。库房关卡则装有出入控制读卡机,工作人员只有在控制器读卡之后才能依序打开库房的门锁,而此时库房内的一切活动,仍在安全室的侦视系统中。

在这些收藏中,由于每一种文物的材质不同,它们适合的温、湿度也各异。博物院设有科技室文物维护组,他们针对不同文物的材质,调节其库存房适宜的温、湿度,并维持24小时恒温、恒湿的环境,再以空气过滤器排出可能被污染的不速之客。

博物院还有由25位学科专家组成的“文物医院”——科技室,专门从事文物材料分析、文物修复和文物复制等项工作。

据报载,台北故宫博物院自1989年7月1日至1991年5月14日,曾对博物院实施了为时两年的文物总清点,整个文物数量总计64.5784万件。其中,从大陆运来的文物达60.9290万件。在这次清点中,对每一件文物都进行了摄制照片建卡。 (摘自《文汇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