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10月30日
第3版
03

深山里有个产金的小矿

钱在这里人们的眼中重要,但并不万能,他们住着油毡棚、啃着干粮,实现黄金生产“零”的突破,又在站稳脚跟后靠艰苦奋斗精神使这个县告别了不能炼金的历史,3年中,黄金生产由千余克—10.89公斤——21公斤,仅今年,截止10月13日就实现产值180多万元——这就是小小的凤县八卦庙金矿。

凤县乃山区小县,隐于秦岭大山之中,过去贫穷出名,这儿过去没有出金的历史。1990年,当省黄金局一位领导找上门来,报告了这儿有金的消息,便使这里的公仆公民们跃跃欲试的做起黄金梦。1991年3月,凤县成立了第一个金矿,其实,最初不过7个人,15万元借款,资金不足,技术人员缺乏,开始7个月发不起工资,一年多没有劳保福利和任何补贴。就在当时社会上“下海”风吹得起劲的时候,在一些人视金钱为万能的钥匙的时候,这几个人却钻在深山,住着工棚,啃着冷干粮,就着山泉水,请来地质部门的技术人员,边筹资金,边搞基建,当年便建成一座千吨级的堆浸场,又极快投入试生产,年底,终于拿出了1046.6克黄金。1992年,这伙被人戏称为“冷娃”的人儿,又不是光图阔气,讲享乐,仍一味儿的艰苦创业,又拿出了10.89公斤黄金,创了87万元产值。按说,这里的创业者该松口气了,或者该讲讲享受了,可他们仍是睡着木箱支的床,仍是那样的苦干,他们的第三个目标是再创出更好的成绩,赢得发展的资金,建成一座日处理百吨原矿的选厂,一边采矿,一边基建,日夜兼程,1993年,他们终于又创了一个奇迹,用了不到两月的时间,便完成了电解冶炼工序的土建安装,10月13日终于在自己建造的车间里炼出了第一炉黄金,重达7.2公斤,第一个揭去了凤县不能炼金的历史,不到年底,便实现产值180多万元,产出黄金21公斤。

这就是深山凤县小小的八卦庙金矿的小小故事,这个产金的地方儿,也出产了金子一样的精神,但愿这种精神能与这个矿的未来“白头偕老,永远相伴”。

(曲歌)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