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转换机制 市场发展
姚俊忠
只有56名职工的省建一公司装饰分公司,从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上寻生路求发展,取得明显效果。他们由1988年创办伊始的5万元资金起家,时至今日,已拥有固定资产70多万元。近3年时间,完成产值909万多元,上缴资金110万元。职工收也随着企业发展不断提高,今年又提前3个月完成各项生产指标。
与诸多企业在用人用工制度上的“铁饭碗”“终身制”相比,装饰分公司对此改革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不养懒人、不留闲人”是这里干部群众一个公开的共同标准。多年来,他们在人员编制上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注重工作效率和效果,并坚持推行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的管理办法。对劳务层全部实行弹性动态管理,即根据工程所需,有任务时,在以自有职工为技术骨干的前提下,灵活招用经过考核的技术工人,并用合同形式明确,工程结束后,机动工人即行解散。为了降低人工费消耗,他们在施工中严格实施实物量计件办法,使定额面一直保持在95%以上,保证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在装饰分公司,没有那种“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情况,责权利的统一在这里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工资奖金的分配,是职工们看得见,摸得着、算得出的明帐。
为了有效调动职工积极性,他们通过划小核算单位,将分配权限放至各项目经理部,实行从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等内容的一次指标型承包,这种风险同担,利益共享的生产和分配形式,不但增强了各项目经理部之间的竞争意识,也使职工的成本核算观念得到了提高,精打细算,自觉保护劳动产品等蔚然成风。
用人用工与奖金分配制度的转变,有力促进了生产发展,也使职工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从1991年职工月平均收入250元增加到1993年的400元。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分公司领导坚定向科技向管理要效益的思想,始终将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以适应越来越多的“高、精、尖”工程所需。他们通过参加各种技术培训以及“送出去学习,请进来传授”等办法,不断提高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使其综合施工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几年来,他们先后在西安、汉中、榆林、包头、上海等地承建了一大批反映实力的工民用建筑,一次合格率达100%,其中西安榴花宾馆,上海633所科技大厦(21层)等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取得较好的社会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