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3年12月16日
第4版
04

终南山猎趣

焦彦文

打猎是山民们冬闲时候的一项主要副业活动。而打猎又分“群体”和“个体”两种形式。个体打猎是指一两个人背着猎枪在山林里自由巡猎,又叫“打偷山”。群体形式的围猎,猎人们管它叫“打围”,是由七至十几个人组成一个分工不同的猎阵,在一定的山势地形范围内进行“布阵围剿”。

猎阵又分“前仗”和“后仗”两个阵容。打前仗的手持猎枪,在一定的关卡子上坐阵等候,又叫“坐焦”。赶后仗的主要是分工协作,按地形布成一个口袋阵,将牲口(猎民们将动物叫牲口)往前仗的关卡子上撵。当决定好地形后,由打前仗的人中推举一名枪法准确,德高望重的老猎手做头儿,来指挥布阵(叫做下仗)。撵后仗的人按其分工远近又分“底仗、中仗和押梁子”,其中底仗跑的路程最远。

坐焦的前仗达到坐焦点后,按时间估计底仗已下到应到位置时,便用一由细竹段做成的口哨,长长的吹三声,再由押梁子的人呐喊底仗开始吆吼。底仗边吼边向前跑一段距离后,中仗和押梁子的再开始紧密配合着向前边走边高声的吆喝着围赶。这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短则四五十分钟,长则一个多小时。在这一段时间里,赶后仗的人们脚手不停,声嘶力竭,汗流浃背,生怕可猎物跑出阵外。坐焦的人手持猎枪,竖直耳朵,两眼圆睁,全神贯注地操心着随时可能来到枪口下的猎物。

在围追堵截的时候,前仗若发现后仗在哪一个环节上有什么疏忽,先由猎头进行调遣,如猎头未及时指挥,其它坐点上的等焦者就可发号施令。但前仗在后仗未围拢之前,是不能出声说话的,他们仍用竹哨按其指挥内容分别发出节奏、音量不同的声响,赶后仗的人辨别哨音的种类,便明白自己现在该执行什么样的行动。要是赶后仗的没听从指挥,让牲口跑越了阵,到赶拢焦点后,那是要狠狠的挨一顿臭骂的。

打围的时候,坐焦的前仗整个享有指挥和发言权,但他们也有失误的时候。或是枪法不准,或是枪“闪了火”让牲口从枪口下边跑掉了,要么又是枪里边装欠了火药,杀伤力不强,让牲口负伤而逃,那也同样是要遭到后仗的抱怨的。不过,前仗可很容易找到很多的借口,若发生一半次失误便罢了,要是连续发生两三次,他们就会埋怨说,今天肯定是哪一位“巫师”给他使了“放生”的邪法,故意日弄他打不着牲口。于是便将那猎枪放到草坪上,撒一泡尿,手舞足蹈、念念有词,实施“避邪”之法。如掐诀念咒之后,再继续发生失误,他又会推说,今天一定是遇上了高明的巫师,或是犯了忌日,其邪不可挡,后仗只好信也不信地忍气吞声了。

获取猎物以后,分配是很公平的,无论分钱或是分肉,都是利益均沾,人人有份。除此而外,这牲口是哪一仗里由谁发枪打的,谁撵的底仗,都是要享受另外的优惠的。 

但也有分配不公的地方。打猎人有一条山规,当你正打下一只牲口,刚巧另外的人碰上时,他也会等量的分得一份肉食。这叫“见一面,分一半”,按猎民的规矩,叫做“五山之食,六山人吃”。但你拿肉的时候可是有忌讳的。让你拿,你就不要推辞,而且不能说“够了”“不要了”之类的话。你只能说“少给一点,下次打来又吃”等等,围猎的人便公认你会说话,大家都皆大欢喜。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