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急切的呼唤
大雪纷飞。桑树坪煤矿的一条坡路上,一位已显驼背的老工人,用破旧的自行车推着他15岁的女儿,一步一步地向学校走去……突然,他脚下一滑,连人带车摔倒在雪地中。女儿坐在地上望着苍老而艰辛的父亲,动情地说:“爸爸,你当初就不该为我花钱治病,干脆让我死了算了;看把你拖累成啥样了。”其父说:“好娃呢,我是你爸,咋能不管呢!”父女俩相拥而泣。之后,又一步一滑地向前走去。
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少女名叫卫海燕,正值豆蔻年华。1991年3月,当她与同学们潜心学习的时候,病魔悄悄地降在她的身上。同年11月,被迫住进韩城矿务局第二医院;随后又转往西安红十字医院,经专家们的确诊,她左腿患有血源性骨髓炎,如不及时住院治疗,将有扩散和恶化的可能性。在西安红十字医院一住就是4个多月。
为了给她治病,父母亲忍痛将初中毕业的大女儿送回蓝田一亲戚家寄养。
为了给她治病,父亲卫重庆四处求人、八方借款,老实巴交的汉子几乎一夜间苍老了许多。
为了给她治病,变卖了家中能够变卖的东西,仅剩下两床被子和日常生活必用品。全家人节衣缩食,即使买菜也是拣最便宜甚至没人要的去买。生活几乎一下子降到六十年代的水准。
为了给她治病,卫重庆每月从不休一个班,如有加班,他必参加,为的是多挣一点钱。
在西安4个多月的日子里,卫海燕一边配合医生降伏病魔,一边顽强地与疾病斗争,坚持自学,不懂的地方就向同室的叔叔或阿姨请教。每次手术前,她都含泪向主治大夫求情:“请您一定治好我的病,我还要上学。”医护人员为之动情,精心为她治疗。4个多月过去,她的病情虽有好转,但终因家中经济崩溃,只好回到了矿山。看着破碎的家和恓惶的父母,她泪流满面;但看到一个个与她同龄的同学高高兴兴地从门前走过,她又把祈求的目光向几乎“走投无路”的双亲。
卫重庆,桑树坪矿下料二队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月工资还不够大款一甩手的小费呢,在为女儿的病奔走的日子里,听人说山西稷山县有个医院能治这种病。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卫重庆将女儿带至稷山县骨髓专科医院求治。这一去又是4个月。其间,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她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病魔并未离开她的躯体,她依然在痛苦与求生中抗争着……卫重庆每天早上把女儿从北山小房的家中背出来,一步步挪到山下,又一步步走向学校。中午,自己来不及吃饭,先给独自静静守候在教室的海燕送去午饭。下午,又将她背回家中。今年8月,卫海燕又去稷山医院进行了复查和治疗,医生说需要治疗三个月,但他们因资金有限,只住了一个多月就返回矿上。她的母亲为了给她增加点营养,拿着两角钱讨价还价地从街上买回一点点牛肉。试想,两角钱能买回多少牛肉啊?父亲卫重庆终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左臂长出一个骨瘤,后在矿务局总医院做了手术治疗。其母在去年6月的一天陪送海燕上学途中,因下雨路滑,不慎从山上摔倒,致腿部骨折;因无钱医治,在家自养,而今落下残疾。春节到了,别人家欢天喜地,鞭炮声声,而卫海燕家却锅冷灶凉,哭声涟涟。近三年来,卫重为给海燕治病,共花去了二万多元,几乎全部是外债。就是在这种艰难的困境中,卫海燕仍能以顽强的毅力刻苦学习,力图把耽误的课程补上。在1992和1993学年期末考试中,她考出了全班第3名的好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
卫海燕的不幸,引起了桑树坪矿各级组织和广大职工的关注。班主任和教学老师除在学校课余给她补课外,还经常到其家中进行探望和补课。有四五位好心的同学主动照顾海燕并护送她上下学。学校组织了师生捐款捐物活动,并免收卫海燕的学费。矿工会每年都到卫重庆家进行慰问和给予补助。卫重庆所在的下料二队三年来每年都组织本队职工为他捐款,多者达数百元。排矸队一位老工人把自己的一辆自行车送给卫重庆,让他来回接送海燕(但卫重庆不会骑车,只能推着海燕去学校)。综采四队一工人主动将自己的一间小房让给海燕住,免去了她每天上下山的苦衷。桑矿党委也十分重视此事,日前责成矿团委发起献爱心捐款倡议,活动正走向高潮……
单凭青年们捐款,毕竟是有限的。卫海燕的病情急需整个矿区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情和援助。病魔,仍然在折磨着卫海燕,也在折魔着她的父母亲。为了这位渴望生活,渴望求学的少女,善良的人们,请伸出您的手,献出您的爱心吧!(冯骁艾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