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孩贾非失踪的消息经90多家报纸电台传出后,她的父母平均每天收到26封信件,30多次电话,无限温情与爱意暖热了他们冰冷的心——
爱,是不能忘记的
文/李会营
社会呼唤真情,人间充满真情。贾非,一个6岁的失踪小女孩,在这春天的融融爱心中,一时成为舆论界关注的焦点。
一、中南海飞出一只吉祥鸟
6岁的小丫头贾非聪明伶俐,漂亮可爱,是河南油田供应处职工贾春明杨凤英夫妇的宝贝独生女。1993年7月29日下午1点半,小贾非在家属院内玩耍时失踪了。
残酷的事实无情地撕碎了这对年轻夫妇的心。丈夫贾春明忍着巨大精神折磨踏上漫漫寻女路。9个多月里,他的足迹遍及15个省400多个县市,身体饱受痛苦煎熬。为印制寻人启事、洗印女儿照片和发寄求助信,他一家人用光所有积蓄外又负债累累。在困顿和无奈中,妻子杨凤英提笔给李鹏总理的夫人朱琳同志写了一封信,详细叙述了女儿失踪的经过以及思念女儿的悲伤心情,呼吁政府把拐骗妇女儿童作为一个社会性问题予以法制上的考虑。
今年元月5日,他们收到一封印制精美的信件,望着信封上“北京、中南海”几个大字,他们的心一下子“突突”地跳了起来。打开信封,里边是一张印着“吉祥如意”图案的有奖贺年卡,总理夫人朱琳同志用她娟秀流利的笔体写道:凤英同志,您好!
七月给您一家带来了不幸和痛苦,我特别希望您在有关方面的积极帮助下找到你们的孩子。我已将信转有关部门……期望失去的孩子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
泪水一下子涌满这对不幸夫妇的眼眶:共和国总理夫人,牵挂着一位普通公民的女儿!
转机从此开始出现!
二、老编辑的热心肠
河南油田地质研究院院长彭登杰,是《工人日报》的特约通讯员。贾春明一家的遭遇和困境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朱琳的来信触发了这位富有同情心的老干部的新闻敏感,他立即赶写了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孩子失踪的情况及贾春明为寻女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希望借助强大的舆论力量动员全社会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
文章完稿后,彭登杰驱车赶到南阳市拜访老朋友——《南阳工人报》主编朱楚。老编辑当时正患严重的游走性腰疼病在家卧床休息,情文并茂的文章感动得他泪花点点,他当即拍板:“你再把寻人启事拿来,我一块给你发表!”
彭登杰走后,老编辑越想越躺不住,他忍着疼痛从床上爬起来,一只手撑着腰部走到《南阳日报》社联系发稿,得到肯定回答后,他又一连写了七八封信,给《南阳法制报》、《平顶山工人报》、《洛阳工人报》等新闻单位介绍情况,落实发稿。
1月29日,《南阳日报》头版头条大篇幅刊出《孩子啊,你在哪里》的文章,随后,《南阳晚报》、《南阳工人报》、《南阳法制报》、《中部开发报》相继作出报道。一场到目前为止已有全国92家报刊电台联合行动的爱心奉献就此拉开帷幕。
《工人日报》社《星期刊》编辑董宽从河南站记者彭启炎处得到消息后,立即给贾春明打来电话:“工人的报纸就是为工人讲话的,你们的忙我们帮定了!”1月31日、2月7日、2月20日《工人日报》分别三次在头版重要位置做了连续报道,这在国家级大报中极为罕见。
《重庆晚报》、《羊城晚报》写信索要照片;《河南日报》、《南京周末》电话采访……一时间,新闻界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和富有同情心,纷纷撰文为寻找贾非推波助澜。到目前为止,除西藏、新疆两区,其余各省均有新闻机构载文报道。
令人感动的是,这些报纸大部分在头版头条重头推出文章外,都随文配发贾非照片,寻人启事和联系地址,而所有这些带有广告性质的文字,没有一家报社提出过费用方面的只言片语。
三、一封印满泪痕的信与三元钱的汇款单
一文激起千层浪。从《南阳日报》率先推出报道之日起,贾春明夫妇就时时处于温情与爱心的包围中,成百上千的电话与信件一齐涌向这个几个月来已失去笑语的家。这些信电涉及社会各阶层、各方面,有工人、农民、干部、学生,有人民警察、解放军战士,有忙于商务的大经理、大厂长,也有正服刑的劳改犯人。他们有的是提供线索、询问孩子体貌特征、愿协助寻找的;有的是汇款捐物表示资助的,而其中绝大多数是表示安慰与鼓励他们“坚强些”的。有许多来信中还夹有回信的信封和邮票,留有家庭的详细住址和电话号码,他们写道:“如果寻女经过我地,一定要来我家,吃住我全包了!”
烟台信息事务所的王传财,在他主办的油印小报《信息总汇》的刊头,打印上《请帮助寻找一个叫贾非》的6岁小女孩,详见《山东法制报》。而他所办的小报,是靠介绍经济信息来收取咨询费的。
山东腾州四中张林同学的来信印满了斑斑泪痕,他写道:“我把报纸读给同学们听,一个个小男子汉们哭了,女同学趴在位子上哭红了眼睛,我也哭了……叔叔,您一定要保重身体,我们会让全家人都帮您寻找非非小妹妹。”
河南镇平县杨营乡政府的贾松显也有一个叫贾非的6岁女儿,他写道:“偶然的巧合使我们全家对您的处境更加关注和同情,如果不嫌弃,就让我们小贾非作您的干女儿,伺候您一辈子吧!”山东莘县张寨乡中学的窦信修同学也来信说,他已和父母商量好,愿赡养这对夫妇到老。
济南军区55187部队的胡建军寄完信后没多少钱了,心急如焚的小伙子等不及下月发津贴,搜光所有衣兜寄来了三元钱,他写道:“虽然这点儿钱帮不了什么忙,但它代表我焦急的心情……”
山东文登市大水泊镇派出所全体干警寄来80元钱和一封信,他们写道:“我们是人民的卫士,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积极帮助寻找孩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请相信,有党的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关注,孩子一定会回到你们的身边。”
郑州劳改农场三支队的李学江正在服刑,他写道:“当我从报上看到天下做父母的对儿女的一片心,不由得泪水流出眼眶。我,一名失去了黄金般青春和一颗圣洁灵魂的人,受到了极大震动……”
来自海南大学的一张汇款单没有署名,留言栏上写道:“为了小非非,你们千万要挺住啊!”洛阳物资贸易公司的王勇打来电话表示:“谁帮助找到了孩子,我们出资10000元奖励他!”
……
……
感人的故事诉不完说不尽,感人的场面屡屡令旁观者也纷纷潸然泪下。贾春明夫妇寻女所到之处,总有众多的热心人端茶送水,问长问短。许多时候,杨凤英接着电话,说着说着两边的人都哭得只剩下哽咽声,一边是悲伤与感动,一边是同情与真诚。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济发展最快、商品意识最强烈的广东、山东两省,文章见报后引起的反响最大,来信来电最多。这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又让许多人感慨万千。
四、爱的故事永远不完
千百封信诉说着同一个爱的故事,无数颗心同唱着一首爱的旋律。无论是片言只语的安慰或是一句“坚强些,我们帮助你”的话语都往往温暖着贾春明夫妇冰冷的心,并使他们濒临绝望的心里重新扬起希望的帆。
从广大热心人提供的线索中,贾春明先后查访了20多个与小贾非情况相似的女孩,每次弄清不是自己的女儿后,他都要忍着强烈的失落与痛苦,设法落实孩子的情况以备向有关方面提供线索。今年2月26日,当他在河北沧州市与一个叫蒋心的被收养女孩洒泪而别时,他执意为孩子留下100元钱。
截止文章完成之日,小非非依然没有回到父母身边。被失女之痛折磨得日益憔悴削瘦的贾春明夫妇,又要背着行囊踏上万里寻女路了。亲爱的读者朋友,我们再次把小贾非的情况告知于您,盼望能握住您援助的手。
贾非,身高1.15米,讲普通话,高额头,单眼皮,低鼻梁。1993年7月29日失踪。如发现线索,请与河南油田供应处贾春明、杨凤英联系。
邮编:473132电话(0377)85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