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5月31日

陕西工人报第3版 爱,是不能忘记的 神秘“三角地” 一个父亲的功与过 “辞职干个体”风靡中国 舞厅小谈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3版: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3版
03

神秘“三角地”

文/长弓

世界真奇妙。有时,也许你根本无意,但“上帝”却在你毫不经意的时候,把某个机密展现给你。前几天,我就碰到这么一次。

那天去西安,公差颇为顺利,个人又无事可办,中午11点整便一头钻进东大街新华书店去享眼福。12点半左右,眼睛有些迷茫,便信步跨出书店到街上去“极目楚天”。不意间已东行二百多米。因为约定下午5点在大差市凯乐饭店门前乘返程车,也就索性继续东行。大约1点过几分,我已行到凯乐饭店路北面的几家店铺门前。因为时间尚早,又不想给腿脚找麻烦,就在背风向阳的“比利牛仔系列服装店”门前寻坐。

该店座北朝南,东邻是“中国工商银行大差市日夜储蓄所”。因为该所是西北东南方向斜建的,大门面向西南,前面是大差市十字街转弯,所以从栏杆止两店所门前形成了一个大约五六十平方的三角地带。在服装店和储蓄所结合部前,靠台阶散放着七八辆各式自行车,在自行车形成的半包围圈里,坐着一位五十左右的妇女。她上身穿件米黄色带竖道外套,下身着蓝裤,脚蹬老太式布鞋,剪发黑面,手中拿一张报纸似在细阅。《东方时报》四个鲜红硕大的报头引起笔者注意,便在距之一米左右处台阶处落坐。因为此人一身村妇长相,又专心看报,笔者下意识地把她归入初识文墨的半文盲之类,便未更多加以注意而放眼闹市。

平日上街,林立的店铺、匆匆的行人对我犹如过眼烟云。就是和人撞了满怀,只要对方不多事,我也不会多看他一眼。此时放眼闹市仍是这样。“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忽然头脑中冒出了古人这句警世之言。此言在脑际一闪,笔者便成了一个有心人。不一会,我便发现了这三角地带十分有趣,倾刻间人满为患,忽又空无几人,如此反复,变化莫测。再看那各色人等,亦是三教九流,五方杂处。有七八个手持项琏的村妇,忽然排成一字长队,把行人逼向由她们形成的夹道上,兜售声声,成绩颇佳。在人群中,还有四五个村妇手提软布包作闲站状。过上十数八分钟,她们迅速张开软布包,兜售项琏的村妇立即把手上的项琏放入这些软包中,之后亦作闲站状。一位腋下夹着“科学算命”广告的壮年男子、三四个卖指甲剪、退字灵、家用橡胶手套或“家必留”等杂品的中青年男子,每人手中或口袋里都装着一卷塑料布,也是时摆时收,反复不停。更令人叫绝的是两个卖磁疗戒指的中年妇女,她们手中的“道具”更为方便实用。一个拿的是用钢筋焊就的三角架,一个则拿的是用金丝猴香烟纸箱制作的三角架,均能折叠。眨眼之间,她们从服装店冲刺而出,右手提着三角架,到了人空处,迅速往地上一戳;随即撑开,与此同时,右手提着的镶有戒指的木板也就摆上了三角架。在双手同时动作的时候,嘹亮的吆喝声亦此起彼伏。收时亦快如流星,刹时间便收藏完毕并若无其事的站在人群中东张西望,简直跟变戏法似的令人难以置信。开始,笔者认为他(她)们互不相识,但不久便从他(她)们交头接耳和各种手势中,看出他(她)们是这三角地带上的老搭当。不仅这二位如此,这五行八作的所有货主,也都是老搭当,他(她)们左顾右盼,眼观八方,配合煞是默契,一定是和什么人捉迷藏?

渐渐地,我发现这三角地带上的弄虚作假正主角倒是那手持《东方时报》的村妇。我落座后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先是一个40岁左右的男子不知从何处来到她身边,低声叫到:“嫂子,你来了,我要点货”。那村妇站起一笑。男子即从口袋里掏出一沓百元大票侧身点数,村妇复数后即装进自己的上衣口袋。此后,村妇把手中的报纸一边伸给男子,两人展开报纸,各人另一只手在报下交接了一包物什,男子立即装好离去。前后不过三五句话,时不过六七分钟。由于笔者坐得近,视线又低,全过程一览无余,那款约在万元左右。办完交易,那村妇若无其事地到人群中转了一圈又原地坐下继续看报,《东方时报》报头仍然朝上。在以后的三个多小时里,又先后有二名穿皮夹克的青年男子和一名中年男子与村妇进行了同样的交易,款数几百元几千元不等,而且都无什么交谈,速办速去,对此,笔者已猜了个八九分。

由于笔者在此地坐的时间过长,下午四时二十分左右,已明显感觉到,那村妇和一直站在储蓄所门口闲谝的四五个青年男女,还有坐在街边栏杆上的三四个小青年,都不时向我投来敌意的目光。我感到了某种不测,即起身向南奔凯乐饭店走去,坐在靠东头栏杆上一青年与我目光几次对视,待我擦身而过时,我紧盯住他,他头一迈,对着行人突然喊了一声:“国库券”!

站在凯乐饭店门前朝北的路边上,遇到了同车来的马师傅,拉他隔着马路又对三角地带观察了半个钟头。刚站定几分钟,我透过此时十分稀疏的人影,发现那持报的村妇站起来了,顿时三角地带上象泉水喷涌一样又挤满了人群,一笔交易又开始了。

返程途中乃至今日,我总想不透,朗朗乾坤,阳光灿烂,那好似神秘“百慕大三角”的三角地怎么就没有几个“便衣”去光顾一下呢?那村妇“地下工作者”式的交易怎么就没有“大盖帽”去接接头呢?更令人不解的是,那天一群警察正成群结队地在离那村妇一路之隔处挂幛搞什么宣传哪!如此下去,神密三角地上那张毒网不知要捕捉到多少无辜的青少年,它那不断注入社会机体的毒汁,不知要使多少个社会细胞遭到破坏?但愿这篇小文能被该看到它的人们看到,但愿再去西安时好三角地不再神秘!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