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走远不觉悲
黄文庆
青年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少年和童年时代离我更远。回想起来,觉得有些渺茫,似乎中间已隔着几万年的沧桑。
刚进入中年,心里有些失落。生命在这个阶段是漫长、平淡、枯燥的。幻想和激情纷纷落下枝头;世界已不再象当初一样给自己带来好奇和刺激;事物那种神秘的面纱被一一揭开;一生已别无选择,平凡已不可避免。于是,深深懂得了忍受,懂得了人们为什么残酷地把“午后”描写得空寂又漫长。
“我向儿童走去,和他们做游戏;我向少年走去,和他们把风筝放飞到蓝天上;我向青年走去,看他们的爱情如火如荼。我背转身流泪,青春啊,再也不能回到我的身上。”写下怅然的诗句,失神地坐在青年的边沿,不愿踏进中年的领地。
光阴流逝着,世界不断给人留下启示。我的抗拒并不能让年龄倒流,冥冥间驶来一辆同情的马车。
后来,我一次次在花朵之后的枝头看见果实,在季节之后看见粮食,在音乐之后看见微笑,我醒悟了。中年诚然已没有千万条道路让你任选一条去做梦,已没有千万种憧憬让你陶醉,可是,中年的步履具体而实在,是一生所有构思的结局与归宿。中年用力地把生命的字刻凿在历史的石头上;中年呈现出厚重、质朴的份量和色彩;中年在静夜倾吐出思想的矿石,中年的脊背承受着最新鲜的风景;中年默默地垒砌着参天的建筑。
于是,我珍视中年。
当然,珍视中年,并不等于永远收回了留恋青春的目光。常常,我们在一本书或一种声音里发现一扇门,我们徘徊久违的花园,路过蝈蝈鸣叫的草丛,凝眸池水中的蓝天,看小嘴一样的喇叭花爬上树梢,听蜗牛见面后的问候……然后,犹如梦醒,我们又被送回中年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