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5年06月22日
第3版
03

唯有真情最感人

杨献鸿

互助经济献爱心

阳平镇是宝鸡县的一个山区大镇,有教工358名,教师组成复杂,经济状况有富裕、拮据之分,工会工作也困难重重。该镇教育工会在为教工排忧解难送温暖的基础上,去年成立了“医疗互助基金会”,并以此为龙头,动员广大教职工发扬“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精神,全面开展互助互济、扶贫帮困活动,在工作上他们坚持“救急、帮困、扶贫”的原则,把集体的温暖、工会的关心、同志们的爱心送到每个教工心中。小学高级教师马兆龙年老体衰,患高血压,儿子参军不在身边。去年病情突然加重,马老师当时手头紧,无力住院治疗,基金会同志得知后,立即派专人送去1000元,为他办了人院手续。民办教师孙占堂患出血热,家庭经济困难,镇教育工会登门送去500元补助款。

“扶贫扶本,帮困帮根”。只有这样,教师家属富了,才能从根本上解除教工后顾之忧,这是镇教育工会在总结近几年开展扶贫的一条经验。他们成立“扶贫领导小组”,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开展扶贫活动,对贫困户除资金上帮助外,还送技术上门,帮助其发展种、养多种经济模式。东苟小学开展的农业科技咨询、农作物管理技术等,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市、县有关部门的好评。另外,他们还为教师家属举办苹果栽培、养猪技术训练班,现在,全镇教工家中平均养猪216头,涌现7个养猪专业户,11名教师家中脱了贫。

“红娘工程”送真情 拥有4644名教工的风翔县,青年教师就有1276名,其中502名青年教师(25—30岁)还没找上对象。由于婚姻问题,一些青年人不安心教育,有的要求调入县城,有的托熟人、找门路,要改行离队,这样以来,对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很大,而青年教师又是教学骨干。面对这种现实,县教育工会认为此事并非小事一宗,必须认真解决。从1989年起,工会把“红娘工程”当成为教工办好事、实事和维护教工利益的大事来抓。县教育工会设“红娘奖”,凡给大龄青年教师牵线搭桥、介绍成婚、喜结良缘后,由县教育工会奖“红娘奖”40元。7年来全县为大龄青年教师介绍成婚的241对,奖给“红娘奖”9640元。仅去年一年,彪角中学工会、董家河乡工会等11个基层工会为大龄青年教师介绍成婚39对,同时又为4名教师解决了再婚问题。

一支活跃的“帮困小组”

扶风县天渡乡有173名教工,其中162名是“一头沉”,这些教师家里一遇农忙季节便为劳力紧而发愁,有的因教学忙,不能返家帮助收割,情绪不安,乡教育工会急教工之所急,想教工之所想,决定动员广大教工自愿组成一支“帮困小组”,利用课余和节假日登门为缺劳力的教工家中义务服务。几年来,先后为23人(次)教工家中拉土、粪300余架子车,栽苹果树4.5亩,裁辣椒6亩。杨吉岭小学为2名教工家中栽苹果200多株。齐横小学工会小组为有病住院的民办教师云俊华拉土、粪60余架子车,为麦田及时上了追肥,还为缺劳力的史胜利拉土100多架子车,垫了庄基地。当地许多群众都对教师之间的这种互助精神赞不绝口。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