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6年01月13日
第3版
03

行业收入差距:呼唤公平

本报记者郝振宇/文

记者案头放着一封读者来信,作者系商洛地区一名有30多年工龄的干部。他在信中列举出包括自身在内一系列由行业不同造成收入悬殊差别的事例后,不无义愤地发出质问:“大家都为社会主义劳动,都进的是社会主义企业,为什么在收入上竟有天壤之别?!”

持有这种疑问和不满的岂仅是这位商洛人。观察我们周围,由于行业不同造成工资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比比皆是。

有一三口之家,夫妻俩都在一国有企业工作,单位效益也还凑合,两人一月也仅800多元收入,可辛勤工作近30年,老来仅有一间平房容身,女儿小陈大学未考上进银行工作没几年,工资收入却超过父母总和,福利更惹人眼红,单位从钞票、饮料到空调全发,且三室房子仅花一万来元便住了进去。如今这对夫妇安享晚年,只是在搬入女儿的新房时才圆了一生的“楼房梦”。

这是一个城市家庭的两个孩子,儿子名牌大学毕业进工厂工作,由于效益不好,一月仅有200元生活费还常常没个准点发放;而女儿18岁进宾馆当服务员,除月薪上千元外,吃饭、穿衣乃至化妆品都由单位供给……“造原子弹的不如卖鸡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这句民谚就是人们对时下这种行业收入差距的形象概括。

同一地区,学历相当,能力不相上下,收入差距悬殊,或者收入与付出成反比,这种巨大差距的根源仅是由于“进错了行”所致,由于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其问题严重性不容低估。

时下对这种问题持赞同态度者的观点是:认为这种现象是对过去平均主义的一种反动,这种观点是十分荒谬和可怕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八级工资制的弊端就在于它缺少一种动态的考核,加之一次就业定终身的就业模式成为束缚人们创造性和活力的两道绳枷。

我们应该清晰地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所追求的是各种资源(当然包括劳动)的合理配置,公平有效高速是其终极目标,而非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从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角度去看,国际上大凡先进发达国家,工资分配差距的因素多不是行业差异,而是教育与培训的不同。在四小龙之一的韩国,一个大学生与一高中生刚工作的薪水差在3倍以上,在美国,以上两者的年薪差也在50%以上。

不同行业乃至地区收入差距一视同仁,“一刀切”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而当前我们工资收入分配中行业差距过大,令人难以信服的主要原因,首先在于某些行业如银行、电讯、铁路等带有垄断性行业工资奇高,并非是这些行业的就业者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创造了更多的财富;二是一些如房地产、证券等行业,通过炒作的“泡沫性经济”,攫取了社会不应分配的财富;三是有些行业的“灰色收入”太多,加上钻国家政策空子缺少监督的“超分配”行为。最典型的莫过于一些单位贷款发奖金、办福利、购住房。这几年一些基层银行亏损面增大,可不少这类银行为个人小团体谋福利的劲头却越来越大。

对工资收入问题,许多单位企业采取了工资挂勾办法,这不失为扼制行业差距过大,贡献与收入不成比例的一种办法。其弊端在于它未分清效益来源这一根本性问题。在改革年代,市场机制尚未形成,企业效益高低不完全受市场制约,国家政策导向、人为因素以及原先经济模式的阴影都对企业效益有直接影响。加之现代企业制度尚待确立,企业相应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劳动用工制度缺陷都会导致分配政策出现漏洞。

行业工资收入差距过大的负面影响不应低估。由于行业差长期不能正确体现按劳分配原则,造成人们心态失衡,影响社会公平和人们的劳动积极性。目前“学的好不如嫁得好”,“学得好不如门进得对”,“青工不愿学技术”这些问题都有行业收入差距过大有关。一个稳定有活力的社会离不开社会公平,而一个社会要维系公平的主要手段是务求分配公正。

对于行业收入差距过大国家已出台了一些制约措施。上述所说的实行工效挂勾以及普遍采用的岗位技能工资不失为两剂良药。但也应看到,出现行业收入差距过大有深刻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要根除必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除在经济体制上做文章,建立相应监督机制,通过税收调节外,推行用工制度改革如任职资格考试、持证上岗诸办法也值得提倡和推广。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