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4月15日

陕西工人报第3版 创出一种境界 古今时文赏析 相声的由来与演员艺名 沉重的地堡 应让青少年多看优秀国产片 春日踏青兴赋 图片新闻 琴声雨梦 眼睛 红灯照耀的青春岁月 广告

当前版:第A3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3

相声的由来与演员艺名

老 丫

相声是曲艺的一种,一般认为是清朝同治年间由民间笑话演变而来,起源于北京,用北京话说讲。

相声的创始人朱少文,原是京剧丑行出身。清朝同治末年曾有过两次“国丧”,当时曾规定不许化妆演出,而朱少文则采取东处不能演便到西处演的办法,到处照常演出。他演得最多的地方是天桥,经常在那里说笑话或唱太平歌词,当时老百姓都知道有个“穷不怕”的相声艺人,而知道朱少文本名的反倒很少。在朱少文收的徒弟中,他有的给取个“贫有本”的艺名,有的给取个“穷有根”的艺名,寓意有二,一含对统治者的不满,二告诫弟子不要忘本。

有的相声演员的艺名是观众给起的,如清末民初的著名相声演员李德扬,因其技艺超群,令人百听不厌,观众就送给他了一个“万人迷”的艺名。另一演员赵本利,因其嗓音高亢,洪亮,观众称其为“叫天鸟”。

有的演员以家乡的土特产作艺名。如已故著名相声演员常宝坤,小小年纪随父上街表演颇有些名气。9岁拜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寿臣为师时,杨摸着他的头部问他喜欢吃什么,他脱口而出“家乡的蘑菇”。杨听后哈哈大笑,他遂以土特产作其艺名,叫“小蘑菇”。

侯宝林大师原名叫侯宝麟。1938年他21岁时正式拜师朱阔泉先生学说相声。在旧社会相声艺人收徒时都要赐给弟子艺名,并遵循师门规矩,依习俗按“字”排名。其时师父朱阔泉因其弟子(第6代)系“宝”字辈,于是便将新弟子侯保麟的名字改为侯宝麟。宝麟与保麟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读音相同,只是前者为艺名,后者为本名。

1940年,23岁的侯宝麟在天津演出,因觉得“麟”字笔划太繁,遂将宝麟改为宝林。

马季原名也不叫马季。他从事相声艺术后,其老师侯宝林说他的名字不雅,无艺术味,建议他改一下。当时,电影《少年马季》演得正红,他灵机一动,遂为自己改名叫马季。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