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三条途径
文/姚录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职工下岗后,首先引起的是家庭经济危机及由此引发的诸多问题,若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日积月累,势必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所以,各级政府应通过多种途径来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笔者以为办法有三:
一、鼓励大企业创办安置下岗职工的第三产业
在青岛市妇联的积极倡导与市政府优惠政策扶植下,青岛海尔集团于1993年创办了安置下岗女工的“大嫂子面馆”。由于下岗女工对二次就业十分珍惜,敬业精神极强,且特能吃苦耐劳,所以面馆很快从店面卫生、就餐环境、服务质量等方面树起了良好形象。在经营上,高素云总经理始终保持发扬中式快餐物美价廉的优势,经营从面条、水饺,小菜起步,至今已发展为一百多个品种。顾客花上10元钱,即可吃一顿丰盛的饭菜。顾客的交口称赞与蜂拥而至,使面馆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一个当初仅有4名职工、5张饭桌、18个座位的小面馆,如今已发展到拥有147名职工、5个面馆、600个座位、一个配送中心,遍及青岛市三个区的连锁经营格局,年营业额高达1500万元,上缴利税100万元,成为青岛市餐饮业的一支劲旅。前不久,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青岛考察时,专门到安庆路“大嫂子面馆”连锁店,对其经营路子和安置下岗女工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建立安置下岗职工的“扶贫市场”
包头市是全国32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之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岗职工再就业日益突出。市委、市政府在总结此项工作的基础上,理出变“输血式”为“造血式”扶贫的新思路。因此他们,决定为下岗职工建立“扶贫市场”。“扶贫市场”建立后,900户下岗职工领取了营业执照,以卖日用品及服装的下岗女工为主的1300名特困职工进入市场从事各类经营活动。政府给予下岗职工种种优惠:特困户凭工会、妇联核发的“优惠卡”,可以享受免费办理营业执照;一年内免收工商行政管理费、税费;一年后未脱贫的,再给6个月减半收税的优惠。由于政府对扶贫市场给予了诸多优惠,所以使扶贫市场的商品价格普遍低于其它市场,加之下岗职工深知顾客“一分钱”来之不易,对自己出售的商品格外负责。因之,短短两三个月,“扶贫市场”一下红火起来。到去年底,进入扶贫市场的下岗职工已全部脱贫,有的正步入小康行列。
三、新闻扶贫——免费为国有
危困企业做广告
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思路要超前,要把工作做在“力争避免下岗”上。不要等企业垮了,问题成堆,才火烧眉毛地解决二次就业问题。这方面,内蒙古的“新闻扶贫”首开先河。报载:内蒙古经济电视台,于今年4月20日至7月20日,推出旨在帮助困难企业度难关的免费广告活动。免费广告对象是内蒙古自治区知名度不高、产品尚有销路、但一时拿不出钱做广告的国有企业。具体办法是由企业申请,经当地政府经贸委认可并推荐,且与电视台签订免费播出协议。到5月中旬,自治区12个盟(市)均推荐了免费做广告的危困企业,电视台已开始为他们相继播出广告。内蒙古“新闻扶贫”,使一批濒于倒闭的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使成批面临下岗的职工又有了安心工作的机遇。这种防患于未然的工作思路,很值得各地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