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国家要在大学生中招收空姐,为什么不能建几所“空姐大学”呢?
女大学生当空姐
文/郝龙
战友老王的当空姐的女儿茜茜,休假期到明晚就要走了。我履约去吃晚饭,顺便买套高档裙装准备送给她。笔者虽已年逾五十,但也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对空姐这职业充满了许多神秘梦幻般的遐想,渴盼一睹蓝天使者——空姐的风采。于是便在茜茜的配合下,录下了她的一段经历—
去年,南航公司在京招收高校毕业生当“空姐”,和其他人一样我虽然也认为“空姐”不仅收人丰厚,而且是个非常浪漫的职业,但自己心里还是没有个底,只是在总支书记和同学们的极力纵恿下,我才去试,最后还被录取了。
进公司,便开始了“半军事化”生活,起床一阵风,被子叠得像个豆腐块,毛巾、脸盆、鞋子、牙刷缸必须摆成一条线,不能有半点儿差错; 不管到哪里,即便是休息日也不允许一人独自外出;游泳、跳舞、逛商店最少三人以上,如若犯规三次,立即被“炒”。仅纪律而言,对我们这些心高志远过惯散漫生活的女大学生来说,可真受不了。受不了也得受,我长这么大怕过谁,可现在不仅戒掉了吃话梅酸枣的习惯,看见教员“老姐”害怕得抖哩。现在呵,我才知道生活原来就是这样。
礼仪训练、美容化妆、举手投足、走路姿势、微笑分寸、推车送水、托盘递杯、堆码行李、救护训练、安全消防……这些课程虽远远不像大学课本那样用脑用心,但也够人受的。有一回,我因眼睑描得重了些,被教员“老姐”当众训斥为“大熊猫”。我的泪珠儿,夹在眼里直打转,因为站在队列里,还不允许掏手绢擦……每次飞行前,从着装、化妆、排除“方便”到登机前的每件事,都必须紧张有序、小心细致地准备,时间只有一个到一个半小时。如果,遇到不好的天气,就要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像吃了“欢喜团”似地说服那些不太讲理、修养欠佳的大男人。他们认为自己花几百几千元是来享受的,哪里还会把我们这些空姐放在眼里。他们咋咋呼呼,大声训斥我们,要我们帮着搬这挪那,大包小包把我们累得“死去活来”。可我们还得微笑,您说这对于一个读了17年书喝下去的墨水能变成小溪的我来说,需要多么大的涵养和忍耐啊。人们都说当“空姐”能发财,干不了多少年都能成富婆,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我们工资是按飞行时间及其它诸多考核系数来计算的,即使是刚来的学生月收入也只有2000多元,并不象传得那样离谱。听“老姐”说,过二年才能增加到3000元开外,我也得当面流汗暗里流泪地去苦挣。
干了一年多的飞行服务,我已是二十五岁的大姑娘了。在大学里,我已同一位哲学专业的研究生相恋了。由于我干了“航空服务”,那位“白马王子”出国深造去了,刚开始还给我来了几封信,后来,信少了。他在最后的一封信中说:“一个英语学士干‘空姐’,不仅荒废了知识,还要让我为你“满天飞”而提心吊胆,我实在不想将这份心操下去了。……”为这事,我落泪了,几个星期不想吃东西,人也消瘦了许多。现在总算才把心态调整过来。我想既然国家要在大学生中招收“空姐”,为何不能建几所“空姐大学”哩,其课程可涉及飞行知识、世界地理、历史,旅游英语、管理服务、心理卫生、救护消防等课程,高中毕业后再读二年年龄也只有二十出头,使其学有所用。而现在的做法会不会是一种教育浪费?恐怕国家教育部门应该考虑这事。虽然在我面前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我想过几年后定能成为一个空勤服务的高级管理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