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7月24日
头版
01

国营五二三厂坚守“三线”创大业

市场经济的大潮一浪胜似一浪漫来之后,许多“三线”企业纷纷抛锚降帆,将船头掉向城市,掉向经济发达地区,这不能不算一种策略。面对大潮,国营五二三厂的干部职工也犹豫过,徘徊过,然而最终他们还是决心坚守“三线”创建大业。事实肯定了他们的选择。“八五”期间,企业工业总产值、利税、职工收入三项年均分别递增14.6%、39.1%和24%,提前一年实现了产值、利率、固定资产原值、人均收入四个翻番的奋斗目标。在“九五”开局之年,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创历史最高水平,今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5%以上。

产品质量的脊梁

在时下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一个企业欲在浪潮汹涌的商海中站立起来,唯一的选择就是靠产品质量这副脊梁。五二三厂的干部职工明白他们所处的地理劣势,但更清楚他们所拥有坚强的凝聚力这一牢固的竞争优势。工厂提出了响亮的质量口号:精心操作,张张优良;一丝不苟,本本合格。这个厂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实施了八大举措:一是强化领导意识,一把手挂帅抓;二是落实责任,人人肩上有指标;三是制定明确的目标体系;四是实行质量工作层层负责制;五是调整机构,精干队伍;六是通过大力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员质量意识;七是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八是加大奖惩力度。一线职工在生产过程中,也积极落实自检、互检制度,严格控制不合格产品出现,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出厂。由于管理到位,措施得力,产品质量的脊梁不断强硬。去年,该厂申报的20种产品全部被评为署优产品。继去年企业被评为全省印刷质量“十佳单位”之后,今年上半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省质检站三次抽检,这个厂三次荣居全省同行业产品质量之首。

科技进步的翅膀

1990年之前,该厂一直以其比较雄厚的铅印技术力量,承担着省内外大量的教材和社会活件印制任务。进入九十年代后,激光照排、胶印印刷等新科技在国内迅速崛起,这个厂的铅印优势转眼间化为乌有。面对严峻的形势,企业提出“二次创业”的口号,通过企业自筹、贷款等方式,先后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购买了进口的德国电分机、海德堡五色胶印机、波拉切纸机、日本晒版机,还购置了国产单色、双色、三色、四色、八色胶印机和激光照排系统。最近该厂又筹款500万元,购置电分高端联网和多色胶印机等设备,全面完成二期技改项目,大规模、高档次实现制版电脑化、印刷胶印化、装订联动化。目前,这个厂已由单纯书刊印刷扩展到票证、商标、制盒四大生产线,胶印生产能力比技改前的1992年增加了10倍,固定资产原值相当于建厂初期的6倍。

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二三厂从60年代后期建厂开始,便奠定了“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厂风。为了发展生产,节约资金,全厂70%的干部职工至今仍然居住在建厂初期修建的“干打垒”房屋中,住房条件十分简陋。领导干部和各部门的办公设施也极其简朴。企业仅有几辆低档小车,历届领导都坚持外出尽量坐班车,坚持私事绝不用公车。1992年以来,企业为了进行铅印转胶印的换代型技改,坚持先生产后生活,全厂上下提出勒紧腰带“二次创业”。厂领导廉洁奉公,率先垂范,工资与职工评一样的档次,奖金只拿一线职工的70%,每年坚持下车间参加劳动不少于24天。领导的表率作用产生了无形的号召力,激发起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热情。特别是在生产旺季,职工群众废寝忘食、昼夜鏖战,人人为企业献策,个个为企业鼓劲。

经过全厂职工的艰苦拼搏,五二三厂坚守“三线”创大业的战绩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企业连续五年被评为陕西省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单位,同时荣获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单位和全省印刷质量“十佳单位”,今年又跃入了“省级文明单位”行列。 本报通讯员 杨生贵 张永科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