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似道的下场
杨乾坤
半壁江山的南宋,多是权臣擅权,秦桧、韩侂胄、史弥远、丁大全、贾似道,不一而足。其中除韩侂胄外,其余皆为权奸。贾似道更是葬送南宋小朝廷的罪魁。
贾似道字师宪,台州人,以其姊受宠于理宗,有恃无恐,且以裙带关系和阴谋手段,夺取高位,并在度宗时权势达到了顶峰:加平章军国重事,朝臣称之为“周公”。其时贿赂公行,群小齐进,他终日淫乐,将军国大事视同儿戏。有人用“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惟妙惟肖地揭露了当时无人处理朝政的情况。樊城危急,他隐匿不报,有人描述当时的腐败情况是:“山上楼台船上船,平章醉后懒朝天。羽书莫报樊城急,新得蛾眉正少年。”贾似道专权,通货膨胀,纸币更加贬值,致使物价飞涨。他在景定年间推行所谓“景定推排之法”,下令重新清丈田亩,以增加田赋收入,结果使人民受到极大的苦难,当时便有讽刺诗曰:“三分天下二分亡,犹把江山寸寸量。纵使一丘添一亩,也应不似旧封疆。”
贾似道当权,国家已危如累卵,而他却利用权势,大发国难财,令家人贩私盐百船,到首都临安发卖,以牟取暴利,便是其中一例。对此种行径,某太学生作诗讽刺道:“昨夜江头涌碧波,满船都载相公鹾。虽然要作调羹用,未必调羹用许多。”诗中巧妙地用了双关语。因自先秦起,宰相之职就被称为调羹(调鼎),意为宰相治理国家,应如调鼎中之味,使之协调。故尔此首诗中的“调羹”二字,非但讽刺贾似道贩私盐牟取暴利的嘴脸,更讽刺其饕餮无厌,用国库以肥私门的无耻。贾似道闻知此事,将这位太学生逮捕入狱。
对于贾似道的奸佞误国,人神共愤,朝野皆怨,缉熙殿应制陈郁愤而作诗以斥之,词曰《念奴娇·咏雪》:
没巴没鼻,霎时间做出漫天漫地。不问高低
并上下,平白都教一例。鼓弄滕六,招邀巽二,一
任张声势,识他不破,只今道是祥瑞。 却鹅
鸭池边,三更半夜,误了吴元济。东郭先生都不
管,挨上门儿紧睡。一夜东风,三竿红日,万事随
流水。东皇笑道,山河原是我的。
这首诗,也许贾似道或鹰犬们看到了,陈郁的这次幸脱文网,并非因贾似道手软,实在是因其力不从心之故。度宗崩,四岁的恭帝立,谢太后临朝摄政,贾似道已感到情势不妙。第二年,即德祜元年(1275年),元军又迅速南下,宋室已风雨飘摇,朝臣们群起而攻之,谢太后只好将贾似道逐出中央政权,“失势一落千丈强”。后来被一贬再贬,放逐循州(今广东龙川)安置。会稽尉郑虎臣请为监押。贾似道当时住在建宁开元寺,侍妾尚有数十人,虎臣一到,将她们全部遣散,夺贾似道宝玉,撒掉贾似道轿盖,将其暴行于秋日中,令轿夫唱杭州歌谑之,窘辱备至。行至泉州洛阳桥,贾似道与遇赦北还的太学生叶李狭路相逢。叶李曾因上书论“公田法”和关子(纸币)害民之弊,并指斥贾似道奸佞误国,被流放漳州。故尔此次相遇,叶李当即作词嘲弄,词云:
余归路,君来路,天理昭昭胡不悟?公田关会竟何如,子细思量真自误。雷州户,崖州户,人生会有相逢处。客中邂逅欠蒸羊,聊赠一篇长短句。
词中雷州户、崖州户谓北宋寇准和丁谓。真宗末年,寇准遭“五鬼”之一的丁谓排陷,贬为雷州司户参军。时隔不久,丁谓也因劣迹败露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路过雷州时,寇准不许家人报仇,还命人送一蒸羊给丁谓。丁谓似愧悔,欲见寇准,遭到拒绝。叶李以此故事而刺之,贾似道只好硬着脸皮领受。八月,行至漳州木绵庵,郑虎臣讽令其自杀,贾似道贪生不从,虎臣曰:“吾为天下杀似道,虽死何憾。”遂将其断然处死。于此同时,诛杀贾似道的诏命也已下达。贾似道误宋亡国,罪不容诛,当是之时,宜明正典刑,以谢天下,而虎臣先手刃之,似有小憾。《太甲》日:“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贾似道有此下场,真是天公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