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7月29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故乡之歌 愿有更多的公丕汉 贾似道的下场 图片新闻 关肃霜、常香玉姓名由来押根成 夜市趣谈 于细微处见精神 叶钊颖现象背后 读报有感 广告 欣赏秦腔趣味浓

当前版:第A3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3

欣赏秦腔趣味浓

连笑

秦腔是西北人的共同财富。业余时间欣赏秦腔是很惬意的事情,如同有人爱唱流行歌,有人爱跳迪斯科,喜欢秦腔的人听上一段心谄和(舒服)。

秦腔形成于明代中叶,广泛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西北地区,音调高亢,旋律激越,特别适合表现雄壮、悲愤的情绪。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军把秦腔作为军戏。在清朝乾隆年间秦腔班社曾进北京演唱,名声大振。秦腔后来分为四路:东路秦腔,也叫同州梆子;中路秦腔,又叫西安乱弹;西路秦腔,也称西府秦腔;南路秦腔,亦叫汉调桄桄。其中西路秦腔流行于陕西和甘肃的天水、平凉、泾州、兰州以及青海、新疆一带,在甘肃称为“西秦腔”。秦腔流派不同,风格各异,共有传统剧目四千七百多个,新剧目也不少。秦腔角色分老生、须生、小生、幼生、老旦、正旦、小旦、武旦、花旦、媒旦、大净、毛净、丑等十三门。板式分塌、滚、摇、代、尖五部。乐队分文武场面,西路秦腔伴奏乐器以板胡(胡胡)领头,演出的剧目以历史题材为主。

我小时候看秦腔戏是在陕西关中农村看社戏。在叫做“大庙”的戏台上演出,台下密密匝匝涌满了人,那种粗犷,那种豪爽,那种激昂,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台下观众的情绪如春潮溢涨,不时地狂喊“好!”“燎扎咧!”使你真正体会到秦腔的意蕴。我参加工作后,看秦腔演出大都在剧院里,多了一份高雅,多了一份文静,然而我对这种“阳春白雪”心中觉得没有看社戏秦腔过瘾。这几年,我为了过过秦腔瘾,喜欢到茶园子去。茶园子里的秦腔“唱家”还是不少的,在这里仰躺在躺椅上。品着三泡台,架起二郎腿,眯着眼睛,手指击节,倒也是一种极好的享受。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的人不喜欢听秦腔是不该勉强的,但是,我以为作为一个西北人,如果不欣赏秦腔,对秦腔一无所知,是一桩很遗憾的事情。所以,希望在业余时间能有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人欣赏秦腔,听得多了就会喜欢上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