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古城电信业展翅腾飞
——记省劳模、西安电信局局长霍志诚
近几年西安电信的发展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个跨跃,昔日电信网中传统单纯的话音业务正向包括文字、数据、图像等领域迅速发展,移动通信、分组交换、数字数据、用户传真、磁卡电话、信息业务、会议电视等均得到广泛应用,使电信基础网和支撑网得到空前的发展和完善,步入了国际信息化轨道。这些成绩的背后无不蕴含着西安电信局局长霍志诚的胆识、智慧及开拓创业精神!
(一)
1989年,霍志诚由延安地区邮电局调任西安市电信局当局长。从此,霍志诚便与古城电信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霍志诚上任伊始,种种困难便无情地摆在他面前:一方面,通信能力的严重不足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当时市话公网交换机仅有4.18万门,而实装率已达到90%以上,城区每百人仅拥有电话1.25部,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城区人民装机欲望高涨,而装机难却是众所周知,也是群众抱怨最多的话题,更为严峻的是由于日贷项目迟迟不能到位、计划好的市话改造扩容工程不能如期进行。面对窘境,他思考着、探索着如何冲破“瓶颈”的制约去创造和迎接历史给予电信的发展机遇。他解放思想、果断决策,克服由于日贷项目迟迟不能启动造成的困难,积极利用国家产业政策和优惠政策的支持,紧紧抓住日趋旺盛的通信市场需求,大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发展通信建设步伐,使得西安电信网的规模容量、技术层次、服务水平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八五”以来的六年间,在霍志诚的主持领导下,西安电信局先后投入建设资金34亿元,新增市话程控交换机70余万门,新增长途程控交换机5.8万路端。1992年,他从“三个有利于”的角度谋划着西安电信的更大发展,他果断组织了应急插建4万门程控电话工程,决策实施了西安市话网近万门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1993年他领导实现了全国交换程控化和传输数字化,同时主持了西安电话号码升7位工程,移动通信实现了零的突破并具备了一定发展规模,从1992年开通800兆移动电话至今,已形成了西安移动电话本地网内的800兆、900兆模拟系统和900兆数字GSM三个系统,总容量达到14万户,他从抢占市场的战略高度出发,投资建设了咸阳、渭南、汉中、安康、铜川等五地市800兆移动电话网,有效地推动了全省移动电话的发展。无线寻呼从1992年开通126公众无线寻呼以来,已建成45万系统容量、人工数字兼容的126、999、992三大寻呼系统,规模、容量和技术手段在西北首屈一指。“八五”以来,市话放号逐年翻番,1996年达到年放号12.85万部,使得西安本地网电话用户突破了50万户,城区电话普及率达到27.31部/百人,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的期末户数分别达到63289户和22.34万部,数据用户达到1444户,进入全国前五名,公用电话更是遍布西安的大街小巷,达到10400部,综合通信能力跃入全国中心城市的前列,荣列全国500强企业的第204位,在入选省会电信局中列第九位。
(二)
霍志诚始终坚持改革、发展、服务、效益的总方针。他深知企业的服务离不开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公众,无论何时服务工作都是企业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针对企业内部存在的“三难一风”问题,他大胆管理、严抓不懈,教育职工树立“用户是我衣食父母,服务是我应尽天职”的信念,要求职工自觉地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全员服务的责任感、紧迫感。1996年市电信局率先向社会公布了电信服务工作的十项承诺。他深知对外一分承诺,对内十分管理的道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要求职工严格遵守《两个行为准则》严格规范服务工作,制定了规范服务处罚标准,大胆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在企业内部试行了线路承包和待岗制度,使装机速度和修机质量有了明显改观。吃拿卡要用户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同时他还果断地进行了计算机的版本升级工作,增加了30个收费端口,使群众反映强烈的交费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他视用户为上帝,率先实行了局领导周一接待用户制度、周二调查研究制度,确定每年12月12日为电信服务日。他亲自接待用户,解决用户提出的疑难问题,下基层了解服务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受到了用户和职工的广泛好评。
作为局党委委员,霍志诚服从和执行党委的决议。他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先后数次去国外考察,将外国友人赠送的新型通信工具交给企业,作为局业务演示厅的展品。他尊重职工的民主参政意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热情为职工排忧解难,在他和党委一班人的领导下,西安市电信局1992年被评为市精神文明单位。1993年又晋升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单位。他本人也多次受到地方党政部门的肯定和赞扬,当选为省八届人大代表、荣获省级、市级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黎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