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鱿鱼”令西方公司头疼
文/张仁沛
“解雇员工恐怕是令每位公司经理头痛的事儿,如果不注意处理好‘炒鱿鱼’的过程,那您的公司极有可能陷入一场难以控制的灾难。”这段话,是卞卓丹和徐海静发表在新华通讯社主办的《环球》月刊1996年9月号上的编译文章《驾轻就熟“炒鱿鱼”》上面。文章主要讲公司解雇职工的严重后果和危害,说明西方企业和有关专家都不赞成炒职工鱿鱼这种做法,即使出于迫不得已,也要谨慎从事,妥善处理,尊重职工。
西方企业为什么会对炒职工鱿鱼感到头疼呢?主要是这种做法会搅乱人心,给企业自己树立对立面,影响企业发展。请看文章中是怎样讲的。文章说:
一些公司领导在解雇别人时一点都不讲客套,可他们不知道,任何忽视社会底层人物或使他们的生活无着落的行为其实都是在冒险。这种公司“大清洗”对于那些幸存的员工造成的影响很难估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大批裁员会使公司大伤元气,而且这种伤害可能是永久性的。
人事部门的管理者、失业问题专家以及解雇员工的公司领导都建议,如果你只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工作失误,那可千万不要触动解雇这根敏感的神经。
专家们同时告诫说,不要指望人员一改组就能让本来一直下跌的公司一举翻身。证券分析家和投资者们开始抱怨,频繁的改组已经使得AT&T、IBM以及通用信号等大公司的盈利情况变得扑朔迷离。
波士顿的失业问题专家劳伦斯·斯蒂贝尔建议,与其花这么大一笔钱解雇一个人,不如想办法改进他的工作。
裁员造成的损害还远不止这些:被解雇的人会对自己曾经效忠过而最后被抛弃的公司大加攻击;幸存者会因自己的幸存而感到歉疚,同时,也会为自己的前途而惴惴不安;而那些裁员的执行者则会有一种当了“刽子手”的罪恶感。
从以上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公司并不认为解雇职工是解救企业的妙方良策,不主张炒职工鱿鱼。我们学西方先进企业管理,当然不该学人家都看不上的办法,不要动不动就炒职工的鱿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