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供水一个苦尽甜来的话题
文/湘妃竹
香港供水问题是个老大难问题。在一百多年来的漫长岁月里,一直困扰着香港人民,直到15年前才彻底得到解决,从此,广大群众再不用半夜就起床,提着桶到水龙头边排着长队久久地等候了。
英国人占领香港之前,香港的淡水供应是不成问题的。那时当地的雨水、山泉、溪水等足够供应当地的人饮用,就是后来允许外国商船人港,他们也可以到薄扶林、筲箕湾一带大量添加淡水,以供出海使用。英国人占领香港以后,淡水就逐步不够供应了。到1851年,不得不开掘了五个巨型深井,还修了一条水渠,把大屿山上大澳瀑布,引进一条人工挖掘的水池储存,然后又用船把它运到香港,尽管这样,还是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香港人民对淡水的需求。
为了保障香港供水,人们想尽了办法。老一辈的香港人不会忘记,一位名叫汤米·摩根的水利工程师,在船湾一带参观时,他看到三面环山的山脉和岛屿,便突发奇想,再加一个面,不就是一座天然水库吗?一年之后,这个投资2亿美元的巨大工程便开工了。当年,香港成千上万劳动人民用肩扛手提,硬是在维多利亚港湾附近的海底挖出了一条长2133.6米,宽183米,深18至29米的壕沟,然后填进1500万吨水泥砖石,砌起了一座巨大的水坝。但当水坝快要合拢时,一天夜里,突然刮起了12级台风,几乎把大坝冲垮。后来香港人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终于修好了这座不大的水库,保证了香港人的部分供水。
除了修建水库之外,香港还修建了乐安海水淡化厂,大量淡化海水。但不管怎样,香港当时淡水供应基本上还是离不开上天。天老爷几个月不落雨,香港就可能闹水荒。
1929年大旱之年,吃水成了香港当时最大的问题,铁道部门动用了火车到深圳河汲水,这还不够,一队又一队运水船也开到珠江汲水。当时水比油贵,有钱的人吃水是不成问题的,没有钱的人,因为没有水吃,只好纷纷逃离香港,据统计,仅1929年6月到1963年5月,从深圳到香港没有下过一场雨,深圳水库和铁岗水库已经降到死水线以下,连库底一点污浊的存水也被抽上来用了。在香港,人们日夜在水龙头前排着长龙等待一口救命水,当时,香港人不得已,甚至用大船到日本去拖淡水。
淡水与空气对于香港人同样重要,外国侵略者是深切了解这点的。如果切断香港的水源,就取得了最后胜利。本世纪之初,当时的日本裕仁还是一个皇太子,他为了在未来的战争中征服香港,1921年3月11日,他在香港访问的时候,向当时的港督史塔士提出参观维多利亚港湾附近的一座水库,当时那里既无名胜又无古迹,只不过有座香港人民须叟不能离开的主要水库。史塔士稀里糊涂答应了。裕仁一行在那里东张西望了好久,仔细地观察了水库周围的地形和通道,详细地记录了水库的抽水设备和防御设施,甚至还向史塔士问道:这个水库储满水可够香港居民用多久?史塔士都毫不犹豫作了回答。裕仁还打破常规,和随从们步行下山。他们为什么这么做?20年后人们才明白,1941年11月6日,已经作了日本天皇的裕仁秘密地下达了进攻香港等地的命令,同年12月14日,他的部下用重炮猛轰香港,头一发炮弹就不偏不差地命中了那个水库的防御工事,这就是裕仁当年步行从水库上走下来的功劳,因为徙步测量比航空测量还要准确。过了11天,守卫这个水库的英国军官马特比少将不得不举起白旗向日本军队投降,就这样,日军从切断香港水源开始很快取得了胜利,香港很快沦为日本侵略军之手,香港总督也换成了日本陆军中将矶谷廉价。
近50年来,香港人口激增。1945年只有60万,1947年就增加到了170万。国民党崩溃前夕,9个月之内越界进入香港的人员就达75万,如今已达到630多万。这样多的人口,香港本身是无法解决供水问题的。1963年12月8日,周恩来出访非洲路过广州,当即拍板“东江一深圳供水灌溉工程”,让东江水攀高倒流。这个伟大的工程到1965年3月1日就完成了,当年就向香港供水150亿英加仑,到1982年终于使广大群众彻底摆脱了因供水引起的后顾之忧。回顾香港一百多年的供水历史,如果没有祖国的关怀,没有东江水库,就绝不可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香港人民一想到这点,就无比感激祖国的骨肉同胞的亲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