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养虎人
文图/胡震杰
今年8月15日,由河南省商丘市动物园主任王腾占饲养的一只名叫“田田”的东北虎一胎生下了四只活泼可爱的小虎崽。这四只小虎崽的诞生不仅使王腾占原来保持的中国之最——10年累计育虎32胎、68只提升到了10年累计育虎33胎、72只,同时还打破了他自己先前保持的另一项全国最高纪录——由他饲养的第一只雌性东北虎(即“田田”)10年间繁殖17胎31只(成活24只),此前一直保持着全国人工饲养东北虎单虎生育胎次、生育率和成活率的最高纪录。
东北虎是国家乃至世界重点保护的一级珍稀动物,其繁殖率较低,一般来说一只有生育能力的东北虎一年只能生育一胎,且这一胎不仅数量不多大多为1—2只,而且成活率也极其低下,因此东北虎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数量每况愈下。那么王腾占究竟是凭着什么高招有效改变了这种规律,并接连创下了两项如此卓著的惊世奇迹的呢?
今年已46岁的王腾占并非传说中说出身于“养虎世家”,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父亲退休前是一个汽车驾驶员,母亲是一个车工,与老虎没有任何沾连,甚至在他未到动物园之前连亲眼见过老虎的机会都没有,但他从小就喜欢种花草和养小动物,养的都是小猫、小狗之类,用他自己的话说“做梦也没想过会养老虎”,1970年,年仅18岁且只有着小学学历的他被街道居委会安置进了商丘市动物园。最初几年里,他不仅与他的父辈一样与虎无缘,也与他的父辈同样未见过老虎,因为当时的市动物园内根本就没养老虎,他只是一个种花剪草的园丁。
1982年,为了提高动物园的经济效益,当时的园领导决定养殖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大型动物,并从外地购买了一对非洲狮。因为当时的动物园经费紧张无力聘请有经验的饲养员,再加上人员也紧张,所以当时刚好30岁、毫无饲养经验的王腾占被硬性安排到了非洲狮饲养员的位置上。
王腾占也曾担心过,因为由他养的毕竟是凶猛的兽中之王,远非当年的小猫小狗可比。当他第一次见到那两头非洲狮的时候,尽管隔着笼子他也是远远的看,不敢走近它一步,生怕它会突然从笼子里窜出来。第一次给狮子喂食他是用竹竿把肉块挑进去的。
长此下去终究不是个办法。于是,他便开始有意识地在喂食时一次比一次地接近它。一个星期后的一天,当他终于与一只狮子近在咫尺、面对面地四目相对时(依然是隔着笼子),他突然发现那只看起来凶猛无比的雄狮尽管面目狰狞,可那双黄色的眼睛中透出来的目光却是那样的柔和、宁静与安详,仿佛一个初生婴儿似的。在一种亲近感和好奇心的驱使下,王腾占第一次踏进了狮笼。脚步是小心冀冀、试探性的,笼门半开着准备随时夺路而逃。与他担心相反的是,那只雄狮在摇头晃脑地向他迈了两步后,“叭嗒”一声卧在了他的面前。
“那一刻我突然发现再凶猛的野兽也是有感情的。因为它们是哺乳类食肉动物,人们对它有一种误解,以为它们天性就凶残,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在它不是饥饿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朋友。”
正是因为产生了这样的一种认识,以后他对饲养狮子投入了莫大的爱心,细心照料、关怀倍至。天长日久,他不仅将这两头狮子饲养得膘肥体壮,还在饲养过程中发现了狮子的一些自身规律,通过这些规律因势利导地创造出了一套让狮子多产多育的方法,即采取幼狮生下后即同母狮分离,用奶山羊给幼狮哺乳促使母狮发情期提前,以达到一年多胎的效果。在精心饲养下,从1982年至1987年短短6年的时间里,这对非洲狮共生了13胎、40只小非洲狮。
1988年,动物园先后从洛阳、焦作等地引进了一雄三雌四只东北虎,王腾占转而开始了对东北虎的人工饲养和繁殖工作。他借鉴自己原来喂养非洲狮的成功经验并根据东北虎的独特习性和需求,对东北虎进行喂养和培育,不仅再次取得了成功,还于10年后的今天用自己的爱心和勤奋,创出了两项令世人乃至不少专家学者瞩目的“中国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