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不合理解雇在澳洲
张永利
在澳洲,做工人的有时候比当老板的还理直气壮。工人不仅有工会的保护,也有平等机会和人权委员会护驾,更有工业关系委员会这样的法庭机构做后盾。只要是工会会员,在和老板发生了冲突和矛盾后,一旦工会接到投诉便会和老板直接交涉,为其会员争取权益。工会还会采取集体罢工等手段、来向雇主甚至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加薪或提高其他福利待遇。各行各业都有其协会,如警察有警察协会,酒店有酒店协会等等,各谋其职,不干他政。
工业关系委员会实际上是一个法庭机构,专门处理雇主和员工之间发生的重大纠纷。而平等机会和人权委员会则专门受理由于种族、宗教、性别、甚至同性恋而受到的歧视,使当事人因此失去工作、生意、提升机会等等。
有一个中国留学生,曾在北悉尼一间照片冲洗店工作。这间冲洗店是一个大连锁店的分店。该连锁店的总经理曾到这个中国留学生工作的分店检查了三次工作,对这个分店经理的管理工作甚为不满,并对这个分店经理多次警告。但这家分店的经理实在没有扭转乾坤之能力。于是连锁店的总经理一怒之下把这家分店的经理连同两名职员一并开除。
这个中国留学生觉得很冤枉。分店经理失职,同他自己又没有直接关系,自己又没有在工作上出任何差错,为什么把自己一并开除,这不是明显的不合理解雇吗?
于是他投诉了工业关系委员会。第一次出庭,“法官”简略地听取了各自的陈述,“案件”被推迟了数月。第二次出庭,连锁店的总经理带来了他的律师,显得比这个留学生更紧张。大概他们知道不会胜诉,所以他们的律师找了这个留学生商谈,提出要求庭外和解。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如投诉人获胜诉,最高可获得六个月的当事人薪水赔偿。这个留学生提出要求六个月的赔偿,他们的律师讲绝无可能,只愿赔偿两个月的薪水。此次谈判不欢而散。
第三次开庭,“法官”要求连锁店经理和他的律师回避,与这个留学生单独面谈。“法官”说,他们愿意赔偿你两个月薪水,而你提出的六个月赔偿,必须是基于当事人受到了巨大的精神创伤。而你并不符合这样的条件。如果你们继续僵持,由我们判决的话,有可能高于两个月的赔偿,也有可能低于两个月的赔偿,总之结果不一定使你满意。我建议你接受他们提出的两个月赔偿的庭外和解。
事已至此,这个留学生也不愿给“法庭”留一个“蛮横”的印象,便接受了庭外和解,获得了两个月的薪水——三千多澳元的赔偿。但这家连锁店却要求他签了一个协议。协议书上声明此事已经了结,当事人不得将连锁店的名字公布于众,并不得将此事披诸报端。
后来这个留学生还是将此事披诸报端了,只是没有公布连锁店的名字。否则他已经签了协议,他也会吃官司的。
悉尼当地的一家华人日报,报社社长与报社发行人有矛盾。后来该发行人撤出其在该报的股份,退出该报。此家报社的一位记者,姓陈,与该报前发行人关系不错,经常往来,并常在一起吃茶闲谈。这事使得该报社长甚为不悦,于是发出一则通告;凡与前发行人来往者,请前发行人给他一个工作。
后来这个陈姓记者又与该报前发行人在一起吃早茶,被该报社长知悉后,便将这位陈姓记者以违反报社有关规定而予以辞退。
此事发生后,该报前发行人将该报社长手抄本《通告》,在另一家华人日报上刊登了出来,成为当时的一大新闻。陈姓记者也投诉了工业关系委员会。当该报社长接了工业关系委员的传票后,这位来自台湾,在美国留学多年的经济管理学硕士,马上宣布撤回辞退陈姓记者的决定,使得陈姓记者又重返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