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卢浮宫与贝聿铭
罗俊芳
近几年去过法国卢浮宫的人都少不了在人口处的玻璃金字塔前拍照留念,然而十年前去过那里的人却与这座世界建筑精典无缘,更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座金字塔与当代现实主义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还有一段近乎神奇的故事。
位于巴黎塞纳河右岸的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经查理五世到路易十四世历时五个多世纪不断扩建,至1857年拿破伦三世时方全部完成。法国大革命时,它是法国国民议会、救国委员会和参议院所在地。1793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改其为国立美术博物馆。特别是拿破伦时期,许多国家的名贵艺术品都作为“战利品”被收藏入宫,现馆藏艺术品达40万件之巨。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的稀世珍品,如米开朗基罗的《胜利女神》、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司爱和美的维纳斯女神雕像等每年吸引着数百万的旅游者。
然而,当历史文物的脚步跨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卢浮宫即将迎来200周年纪念之时,气势宏伟的大墙之内已经破烂不堪,情况之糟糕居西方各大博物馆之首。应法国总统密特朗之邀,美籍华裔建筑大师接受了修复卢浮宫的设计任务。
按照贝聿铭的观点,拿破伦庭院为博物馆的重心所在、游人必经之地,必须搞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标志性建筑。他的方案是建造一座在理论上每小时可容纳15000人的高度为70英尺的玻璃金字塔。1984年1月23日,当贝聿铭把他的设计方案提交给一个叫做“历史文物最高委员会”的咨询机构时,却在巴黎引来一场始料未及的抗议风潮,除了媒体推波助澜外,这个委员会的前任主任建筑师贝特昂·英奈对贝聿铭的方案持反对态度,称这个方案是“一个毁灭性的庞大装置”。另外,许多巴黎人佩戴一个圆形小徽章,上面写着“为什么要造金字塔?”有的人甚至在街上朝贝聿铭的脚上吐唾沫。
尽管密特朗总统始终坚持支持贝聿铭的方案,但为了使自己的方案能顺利实施,贝聿铭还需要在密特朗的反对者中找一位同盟,这个同盟就是当时的巴黎市长,如今的法国总统希拉克。这位第一个称中国的秦兵马俑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政治家不顾其顾问们的强烈反对终于发表了赞同贝聿铭的意见。
1985年春,金字塔工程终于启动了。施工中意外发掘出了路易十四下令建造的一堵废墙遗址及菲利普·奥古斯都城堡的12世纪角楼的原形和护城河,于是,贝聿铭决定增加一间地下陈列室,以便让这些残垣断壁得以永久保存,供人观赏。
1988年7月3日,离正式的总统就职仪式还有8个月,卢浮宫人口处的金字塔宣告全部竣工。一向持抗议态度的巴黎市民被这位东方建筑师用事实说服了,他们排着长队,以便对巴黎的这一新景观先睹为快。过去,夜间的卢浮宫总是一团漆黑,如今,人们第一次从内部看到了600盏聚光灯照射下通体通明的金字塔。同时,7座音乐喷泉向夜空中喷射着造型各异的水柱,793块玻璃组成的塔体折射出周围那座褐色的石头所构筑的旧皇宫沉重的存在,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古老与年轻在这里并存。
又一个世界建筑精品诞生了。?
卢浮宫
柯贵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