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可怕的“心理下岗”
——关于部分下岗职工就业障碍的思考
目前,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人们纷纷伸出友谊之手,扶持他们在人生的路上重新站立:工商免费、商场无偿提供柜台、人才市场提供再就业信息……,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推出。然而,这些被扶持的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后情况究竟如何呢?最近,笔者对此进行了追踪采访,发现许多下岗职工走出家门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位置。然而,还有许多问题让人忧思。
调查走访中,笔者了解到,目前安置率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安置不了吗?不,主要原因是在优惠政策面前有的下岗职工持观望态度,不愿很快进入。一味的等国家出台更实惠的政策,吃现成饭,从而丧失了机会,“千呼万唤不出来”。还有部分人进入商海不几天,因暂时不赚钱,就心灰意冷,宣布退出。一位下岗女工告诉笔者,她进入商厦已经4天,还没赚到一分钱,照此下去,再过些日子她准备收摊。还有一位下岗职工在商场提供的免费柜台经营,竟可笑地问商场“中午管不管饭”?还有的下岗职工宁愿打短工挣几个安心钱,也不愿冒风险搞自主经营。难怪一位工商局长发出这样的叹息:“有些下岗职工你是没办法扶起来的。”
许多有识之士对下岗职工身上残留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旧思想、旧观念表示忧虑,认为各种帮扶和优惠政策只是权宜之计,要真正走出困境在于下岗职工本身。一味的等、看、靠、怕是不行的。没有忧患意识,等是等不来天上掉下的馅饼;没有进取精神,只看不动,看是看不出成效;缺乏拚搏精神,靠是不可能靠出脱贫致富的门道;不敢承担风险,怕是怕不过关的。人下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下岗,不能树立信心,不能战胜自我,把原本不是困难的事当做再就业的障碍。笔者在采访中发现这样一件事:原省地矿局一队1991年下岗的任国强,下岗初期,摆过地摊,卖过袜子,也曾亏过几千元的血本,但他没有从困境中倒下!而是不断总结经验,摸索经商路子,经过商海中的几年摸爬滚打,终于好梦成真,现已成为拥有固定资产近20万元的个体经商大户。这样的例子在下岗职工还很多很多。他们靠的是什么?不正是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种精神吗?优惠政策扶持客观上为下岗职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这只能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解决了一时,解决不了一世,路还得靠自己走,只有长大的孩子,没有抱大抱老的孩子。真正的走出困境,还必须靠提高自我素质,自强不息,经得起风吹雨打,不断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句话,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自己的路还得自己走。我们呼吁在全社会都伸出热情之手的同时,下岗职工还要把握机会,立即行动,勇敢地站起来往前走,千万不可当扶不起的阿斗,不可曲解和辜负了社会各界的帮扶。 本报实习生何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