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文革”遗物的拍卖
文/楚云中
作为记录共和国特殊历史的载体——“文革”工艺品、邮票、绘画等,构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这种不可再生的现代文物往往成为奇货,在拍卖市场上大出风头。
北京1992年10月3日举行的国际拍卖会上,大爆冷门的是一只“文革”瓷瓶。那是一只很不起眼的现代人物花篮瓶,外表分为三段,分别为三幅“文革”时期的宣传画——样板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五·七干校。它成为拍卖场中的庞物,起价从280美元开始,经过10多轮的竞价,最后为台湾商人任兆福以5000美元竞买成功。
也是在那次拍卖会上,一幅出品于1968年的长2. 56米、宽1.92米的“毛主席去安源”艺术挂毯展现在人们面前,它是当年杭州一家绣织厂全体职工为了表忠心,每人绣几针而成。挂毯以2万美元起价,最后被日本天皇的叔叔以6.3万美元的价格拍得。而购买的原因是他夫人喜欢。
“文字邮票”是指“文革”期间,自1967年4月至1970年1月21日发行的邮票,正式发行了19套,计80枚,面值仅7.96元,而目前市场价格已达数万元,成为新中国邮票增值最快的邮票之一。而另有几枚未正式发行的文革邮票,其身价之高更是在拍卖场上出尽风头。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票图为毛泽东与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下面是群众欢呼的场面。面值8分,印于1968年,虽未正式发行,但新、旧票均有存世。在1996年5月的北京拍卖会上,双连带版铭的新票达64万元。
“文革”绘画走入市场,其飚扬的价格足以向其他任何一种文革文物叫板。刘春华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具有特殊题材的特殊意义,1995年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位国内买家以605万元的天价创造了中国油画拍卖的世界纪录。
在一年后的嘉德秋季拍卖会上,油画《你们一定要关心国家大事》等两幅毛泽东画像被浙江小小企业总裁王永良高价拍得。刚买下,就有一些外国博物馆找他转卖。
收藏“红太阳”已成为收藏毛泽东像章的专称。毛泽东像章的拍卖不多,但已有的拍卖能使人看到其价值。1994年“长春民间收藏字画展览拍卖会”上,一枚直径1米、50公斤重的特大像章作为1号拍卖品拍卖,一举拍下2.3万元的高价。卖家侯国超是以640元购进的,但买家转手在长春华联商厦展出,展出费就收了3万元,以后,在南宁更以27万元的天价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