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三尺弄档献青春
——国棉四厂织布工张爱萍小记文/赵贵秋
如今纺织企业的困难众人皆知。城里的姑娘,一听说到纺织厂工作,没有不摇头叹息的。而张爱萍18岁顶替父亲进入国棉四厂织布车间,三尺弄档里度过了6载春秋。
出身工人家庭的张爱萍,从小寄居在安徽农村,修炼了她朴素的感情和内蕴式性格。在战胜平庸的追求中,她从心理上接受了车间高温、高湿、高噪这个现场工作环境,并产生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为了当好值车工,她苦练基本功:结头、处理断经和断纬。工余、业余时间,她把别人聊天和花前月下的良辰美景都用在技术学习上。急于求成的她,细嫩的手指上练打结拉出道道血印子,她缠上胶布继续结。处理断经、断纬,她细心体会动作要领,虚心向师傅学习。功夫不负苦心人,进厂3个月后,她结头达到33个/分,超出规定9个/分,其它单项技术也达到了一级水平。
和纺织厂其它车间相比,织布值车工的技术要求更严。特别是实际工作水平要考核到个人,既有产量质量指标,也有厚布下机一等品率指标,这些还与值车工的工资和奖金挂钩。而张爱萍4次换岗,每换一次,难度增加一次,由好开的车、好织的品种换到难开的车、难织的品种,从纱夫绸、涤棉细布、涤粘到133X72纯棉夫绸,质量要求愈来愈严,但她的产品质量总是名列小组第一。这一次次换岗,也磨炼了她的性格。
去年5月,纯棉品种纱夫绸要求高温、高湿的现场。夏季车间温度本来就高,但企业为了产品质量,有时还要放暖气。小组便轮流替换值车工用凉水洗脸降温,但张爱萍始终巡回在机台旁,谢绝别人的替换,时间一长,嘴唇起了泡,她仍坚持到下班。打完针、吃完药,第二天又照常上班。辛勤的劳动,她连续6个月超产5465米,比计划少出疵布117.27匹。
近年来,纺织行业效益大滑坡。国家又将这个行业作为改制的突破口。职工的思想波动较大,想调出这个行业的青工确实不少。但性格内向的张爱萍仍然默默地奉献在三尺弄档,一丝不苟地织好每寸布。有人问她为什么,她说谁不喜欢更好的工作环境,但织布值车工岗位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我对我的选择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