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除夕撞钟为什么要敲108下?
除夕之夜“撞钟迎年”是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那么,除夕之夜为什么要撞钟?除夕撞钟为什么要敲108下?
据我国古代文献《白虎通·五行》中记载:“钟者,动也,言阳气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也。”敲钟就是把阳气从地下唤出来,滋养万物。“轰轰”的钟声,是阳气跃动的象征。大约从汉代开始,古人夜晚敲钟,白天击鼓,敲钟唤阳,击鼓避阴。所以,我国的古城都有钟楼和鼓楼。但是在除夕之夜,并不敲钟而是击鼓。在古人看来,除夕为一岁之末,是一年中阴气最盛,阳气最衰的一天,到除夕零点时分,阴气盛极。所以,这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鞭炮、烧火盆、贴对联和年画,以及击鼓,都是为了避阴,迎接新年第一天的阳气。除夕晚“击鼓迎年”,我国自南北朝以来一直都是这样。
这种“钟鼓文化”,后来被日本引入吸收,在其流传过程中,击鼓迎年慢慢在日本嬗变为撞钟迎年。撞钟的时间定在每年阳历12月31日晚。日本变击鼓迎年为撞钟迎年,撞钟迎年由此反向传人我国,并开始取代正日渐衰落的击鼓迎年习俗。
我国撞钟迎年的时间是在阴历12月30日晚,即除夕夜。那么,除夕撞钟为什么要敲108下?这起源于当时中国人对数字本身的神秘观念和对天时的一种文化理解。108,它包含12个9。9被古人认作是阳数中最大的,有“老阳”之称。9又可以理解为3乘3,我国民间有“三羊开泰”的吉祥用语和图案,3乘3是阳数中的阳数。12,概括了一年中的12个月,又可理解为天干地支中的12个地支,阳气又是聚集在地下的,所以,敲钟108下,意指将全年的地下的充沛的阳气全部唤出来,是吉祥如意、国泰民安的希冀和象征。(王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