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箴》本身是对的,错的是贵为皇帝的孟昶,没有用自己的行动验证《令箴》的威力,所为如此,不亡何待!
读《令箴》说孟昶
文/伍岩
读《容斋随笔》,看到孟昶的《令箴》深受感动。尤其是“尔俸尔禄,民膏民脂”几句,更令人联想多多。
由这里便想知道孟昶的为人。于是根据线索,溯源而上,知道了他是五代时期后蜀(公元934—965年)的第二代皇帝,在位30年。
后蜀偏于西隅,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因此知道孟昶的人不是很多,而孟昶至今还常被人提起,是因《令箴》而贵了?
中国素有文如其人的说法。可是这位写出《令箴》的孟昶,做出的事情却与自己的《令箴》截然相反。在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上可以读到这样的话:“昶幸晋、汉之际,中国多故,而险据一方,君臣多为奢侈以自娱。至于溺器,皆以七宝装之。”
所谓溺器,用乡下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夜壶,装尿用的夜壶都拿七宝来装饰,其生活的腐败程度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据宋史记载,宋太祖赵匡胤看见孟昶的宝装溺器,舂而碎之,说:“汝以七宝饰此,当以何物贮食?所为如此,不亡何待!”这真是一针见血。
文与人异,对搞文学创作的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毛病。但对孟昶这样的人来说,文与人相异,那就不仅仅是毛病,而且,也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毛病了。原四川省石油公司党委书记赵甫安,从1987年任四川渠县县委书记就开始领导各级机关反腐败。他大会做报告,小会做传达,结果是他自己贪污腐败,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事发后,群众为之哗然。有报道说,原北京市市长最后一次露面,也是作反腐败的报告。
由此看来,《令箴》本身是对的,错的是贵为皇帝的孟昶,没有用自己的行动验证《令箴》的威力,“所为如此,不亡何待”!对于今天的人来说,这或许可以做前车之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