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1月27日
社会瞭望
02

平凡岗位铸辉煌

——记优秀共产党员、省劳模、岐山化肥厂工人张拴成

1997年6月5日下午,岐山化肥厂可容纳700余人的礼堂内座无虚席。“学劳模、见行动、振兴岐化”报告会正在进行。当一名壮实敦厚、胸戴大红花的中年汉子走上主席台时,全场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他就是优秀共产党员、省级劳动模范、工人张拴成。

“做为工人,咱就得把活干好,多出效益。”

1977年,张拴成从部队转业进了化肥厂,被安排在合成车间合成岗位。合成岗位工艺复杂、操作难度大,是合成氨生产的“心脏”。可血气方刚的他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暗暗立下誓言:“不提前攻下难关,情愿走人!”于是,在操作室里,在合成塔旁,多了一位神情专致的年轻人。他虚心请教老师傅,埋头整理笔记,刻苦钻研合成工艺流程。为了尽快准确地掌握分布在合成塔周围几十个阀门的最佳控制点,他上百次地爬上十几米高的合成塔架,顶着严冬季节刺骨的西北风,走高摸低,硬是在短短十多天内,把每一个阀门的功能、位置、特点“刻”在了心里,熟练地驾驭起这个庞然大物。

光阴似箭,一晃已是15个年头,在这期间,他曾先后四次被调到基础薄弱、生产滞后的班组,扭转生产被动局面。张拴成当班期间,不仅化肥产得多,而且液氨盈余多。有几次,在液氨库存为零,生产面临被迫停车的关键时期,是他凭着自己丰富的操作经验和过硬的技术,把零库存提升到正常库存,曾创造了一个班盈余七吨氨的最高纪录。十多年来,他的岗位上增产合成氨上千吨,直接增加经济效益150多万元。

“身为党员,关键时刻咱就不能装熊,给党抹黑”

1988年12月30日,张拴成像往常一样提前来到岗位。他刚准备去检查氨槽液位,忽然,“轰”的一声巨响,临近的四、五号压缩机倾刻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

“不好,冰机盖垫子冲飞了,危险!”他一个箭步上前,迅速调整本岗位安全阀,一把抓起防护面具,冒着令人窒息的氨气冲进火海。他明白,若不尽快关闭供气阀,整个冰机岗位、车间厂房、岗位工人的生命就危在旦夕,熊熊大火扑面而来,整个身体像是要烤焦了一样难受,高压氨气呛得他喘不过气来,眼前一团漆黑,他昏倒在地。“快……快出来,要爆炸了。”尖利的惊叫声将他惊醒,“快,赶快关闭补气阀。”他咬了咬牙,猛地挺起身子,扑向机体,用尽浑身气力,死死地扭住了阀门。气源切断了。上百万元的国家财产保住了,几十号人的生命保住了,而张拴成又一次栽倒地上。

在医院的病床上,他对来探病的厂领导平静地说:“没啥,不这样,咱还算个党员?”

“我还是在生产一线最合适”

1991年,厂里根据张拴成的突出贡献,决定提拔他当科长。厂领导找他谈话后,他一时拿不定主意。同事们鼓励他说:“老张,干吧,我们大家支持你。你有这个资格,”是啊!要说资格,张拴成有的是,经他带出的徒弟,也已有十多人成为工段长,生产调度员和车间主任。

可当他想到,厂里八万吨的合成氨扩建工程还未竣工,年设计20万吨的生产线正待调试,十几名青工还需要他手把手的指导……他拿定主意,毅然决定继续留在一线。

这一年,他带领的班组,又超额完成了厂里下达的生产任务,而且一举刷新了合成氨生产的行业记录,被市化工系统授予“先进班组”的光荣称号。他本人也当选为市人大代表。1997年,他又被光荣地授予“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刘宏亮)?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