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改革——立行之本
——记工商行石泉县支行行长洪太华
“改革——立行之本”,这是洪太华的口头禅、座右铭。洪太华当行长13年,13年间,石泉县工商支行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的走了过来。石泉工商行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地“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综合治理模范单位”、“文明单位”、“金融先进单位”。洪太华本人也被省工行授予“党风廉政先进个人”。
在洪太华的领导下,石泉工商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全省属行动早力度大的。从1994年开始,石泉工商行便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方式由开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改革不是标新立异,不是只考虑小团体利益。洪太华认为改革要服从服务于大局,服从服务于国家的整体改革。
洪太华把揽储作为重点,针对过去摊子铺得大效益不见好的情况,她撤销了边远地区储蓄所,加强了县镇储蓄所的力量,工作时间延长(早8点至晚8点),每天开门12小时,极大方便了城镇储户。同时,开展新的中介业务,替用户代收电话费、水电费、行政事业性收费,洪太华揽储常常亲自出马,象争取代收民政部门福利彩票款,一次便赢得存款170余万元。在洪太华的带领下,石泉工商行储蓄突破2000万元。
针对企业普遍不景气效益不好的实际,洪太华提出信贷支持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两兼顾。缫丝厂是全县效益最好的企业,石泉工商行便重点支持,随时保证蚕茧收购资金。在积极配合房改,开展信贷和住房公积金业务的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石泉工商行结合本地特点,大力发展能源基础工业,把资金投向重点放在水电上,先后共投资1000多万元,鹅项颈电厂正在施工中,胡家湾电厂已建成并网发电。资金扶持的另一个重点是私营个体业,方式为质押贷款,比例为1比0.8,近几年总贷款额为300万元,有力促进了全县私营经济的发展。
信贷向有效益、还贷较好的企业倾斜的同时,也向产品有市场但无资金启动的企业倾斜,共贷400万元,先后救活了机械厂,橡胶厂。帮助两个企业减亏240万元,也使不少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了正常生产。在洪太华的领导下,石泉工商行还重视特困贷款,共涉及9个企业1900名特困职工,两年发放80多万元,为一方安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何运勇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