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片酬悠着点
文/尹云
目前,大陆演员拍国产片酬劳最高的几位,每部影片的要价都在几十万。电视剧《武则天》女主角的片酬据说已创中国电视剧之最,达200万人民币。但时隔不久,这一最高记录就被巩俐打破,她在由香港汤臣电影公司出资、陈凯歌执导的电影《风月》中获30万美元的片酬,创下了迄今为止中国明星片酬之最。
纵观国内影视公司电视剧片酬,一般是主角每集2000元,尽管与几年前的三五百已不可同日而语,但这在影视中只能算是“小巫”,就连一些“大腕”级的电影演员和小品相声演员到电视剧“玩票”,每集也要五六千,从海外归来的身份则更高。据一部30集的电视连续剧制片人介绍,在剧组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某某一人就拿掉60万。”
大陆演员片酬为何在短短几年间便翻了几番呢?圈内人士认为,随着国门的洞开,“洋风”劲吹,这是因为受了“洋规则”影响使然。在合拍片中,大陆演员的片酬同港台同行有着天壤之别,收入的巨大反差便带来了国内影视圈哄抬酬金之风。再加上近几年来一些从国外镀金归来的演员纷纷要求片酬与国际接轨,由此便为片酬飞涨推波助澜。明星们说:“在国外,红星片酬高达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而我们不过十几万、几十万与国际接轨还差得远呢!”
从表面现象来看,片酬似乎只是钱的问题,但它又决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它更代表着演员的身价,使许多注重面子的演员宁肯在家呆着,也不愿在低片酬的影视剧中任角色。甚至有的新秀为了跻身明星地位,也敢于狮子大开口:“非某某万不拍。”有的制片人很聪明,采用明暗之法投其所好,对外宣称每集一万,暗地里一两千也就打发了。双方落得皆大欢喜。
但有些演员缺乏最起码的艺德,为了钱可以不惜做出未过河便拆桥的事来。一位制片人抱怨说:演员正拍着戏突然说不拍了,酬金要加码,弄得我不得不连夜借钱,还有的干脆走人,连招呼都不打,剧组一天得花几万元干耗着。合同对他来说等于一纸空文,找其索赔,“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令人无可奈何。一位资深的制片人到中央戏剧学院去挑演员时,一位尚未毕业的学生开口便要5000元一集,这位制片人说:“一集要5000元,30集下来就能攒一部车了。”
片酬不断攀升,直接影响到影视剧的质量。近50%的投资被用作演员的报酬,有的甚至高达70%,因此,创作经费就所剩无几了,如此负压创作,怎么期望能出精品呢?
尽管明星的片酬仍然上涨,但作为群体形象,明星的“价码”(声誉、影响力)正在明显下跌。一家在北京发行量颇大的报纸,在前一段时间中连续刊登了一些明星参加赛车、骑车、踢球、游泳等体育活动的情况,结果很快招致一批读者的严厉批评:为什么要用宝贵的版面来刊登这些人的“吃喝玩乐”?
当然,在影视圈中,淡泊名利的还是大有人在的。拍《淌过男人河的女人》时,九位老演员的片酬都很低,在大山里拍戏又十分艰苦,但老人们依然非常认真,非常投入。他们的艺德,折服了几位青年演员。这几位年轻人虽然戏很重,片酬不高,可是却在大山沟里实实在在地拍了200多天戏。该剧在全国各地播放时,收视率特别高。
作为一个演员,若是一味不顾国情与国外攀比收入,为了赚钱而丧失了起码的人格和艺德,那么不仅他的艺术生命力是肯定长不了的,而且将遭到观众的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