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人情消费:忧忧忧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一天天发展,人们的人际关系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就拿“人情消费”来说,似乎也随着市场的物价在不断看涨。
人情消费主要是指亲朋好友,邻里同乡和上下级领导和同事间每遇婚丧嫁娶、逢年过节的应酬和互访及平时的人情交往和礼节性拜访之中所支出的费用。可是,近年来的人情消费,越来越水涨船高,甚至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
一忧:攀比风日甚。爱面子、攀比、炫耀、婚事大操大办,以致结婚费用日渐高涨。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得好,向社会标准看齐,至少不能比朋友、同学、邻居的孩子差。青年人结婚不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而是与别人攀比,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婚礼豪华排场,小汽车一溜十来辆,宴席几十桌。如此这般,既加重了父母的负担,又助长了年轻人的惰性;在为人情消费潮推波助澜的同时,还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
二忧:请柬时时有。结婚发请柬,生日发请柬,甚至有人退休也发请柬,让人望而生畏。其中有相当部分的人想借机大捞一把。有一位领导干部,给儿子娶媳妇,收到礼金5万元,除去婚宴一万多元,净赚二万多元。还有的人临近退休,也借夕阳晚照之光,“辉煌”一次。有“亲家”两人,同在一个单位,临近退休彼此都向单位的同事送上一张“请柬”,弄得大家每人送上双份礼金。有一位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者,每逢哪位离退休职工去世,或其家里有婚丧大事,除了帮忙料理,还要搭上一份人情礼金,一个月如有个二三次就是百十元,可他的工资才二百多元。
三忧:人情费看涨。20年前,一份礼钱在2元、5元,10年前,有个10元、20元的也可以了;可如今,50、100都算小气。特别是“有职有权的人”办事,拿少了显得寒碜;可是拿多了,自己的生活又如何过?!现今,办什么事都得“出血”,不花钱办不成事,花少了也办不好事。许多工薪阶层的职工月工资四百元左右,有时人情消费竟花去二百多元。因此,人们现在怕接礼单,不少人戏称它为“红色罚款单”。
在大力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要遏制住人情高消费,只有从领导干部做起,从每一名共产党员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做起,从每一个职工做起。愿人情高消费降下来,愿人们不再为人情消费所忧,愿我们的人际关系多一些纯洁和真诚! (冯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