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室内的阳光(随笔)
文/安武林
只要我的心灵能腾出一小块地方,不再受琐碎事务的纷扰,一缕阳光便徐徐落在我的室内。我简陋的小屋金碧辉煌,显得高贵而充满了情韵。我的整个身心就沐浴在阳光和快乐之中了。那是我在思念朋友时而滋生的一种感觉。
任何一个朋友的名字,都是一份耀目的光焰。我如此想——我更容易想起一条古老的法国谚语——人生无友,恰似生命无太阳。朋友是一个幸与不幸的泾渭,是一个人光明与黑暗的界碑。它几乎可以做为人快乐、幸福、充实、完满与否的一个评判标准。
我的经历和体验告诉我,即使生活和命运把我放逐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放逐在远离朋友的地方,但它们永远不能逼迫我交出自己的热情。荒凉的现实和卑陋的环境也不能使我失去对生活所持的乐观态度和向上的信心,因为我活在朋友们的中间。命运多桀的乔治·桑就如此快乐达观地说过,朋友不仅是一个人的快乐之源,而且是一种力量之源。我不放弃自己的信仰并始终坚定不移是仰仗了朋友的鼓励和支撑。
——人一打娘胎出来,就开始唱那首《找朋友》的歌谣了。从生到死,找了那么漫长的一生,你掐指算算,又能找到几个真正的知己?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翟泰丰在鲁迅文学院给我们讲课时曾经感慨万千。老人家神采飞扬,饱含激情,同时又流露出些许的落寞和惆怅。我把目光投向窗外,不得不掩饰一下自己的情绪,朋友获之不易,弥足珍贵;既然拥有,就一定要好好珍惜。当时,我告诫自己。
大千世界,灯红酒绿。酒足饭饱的人儿掩饰不住的幽深寂寞,就是缺乏朋友的一种标志。那些在困境中苦苦挣扎而愁苦不堪看不到希望和光明的人儿,同样是朋友匮乏的一种标志。知己难觅,于是许多伪“友”便应运而生。文友、票友、酒友、茶友、股友……似乎我们这个世界万紫千红,并不缺少温暖的友情。事实上,那些栽了、赔了、完了、算了的朋友都是因为“朋友”的缘故。
儿时找朋友,清澈,玩得来就成;学子找朋友,容易,聊得来就行。年轻气盛时,总有许多可以快乐的方式供己选择,又不太重视寻找真正的朋友。身处逆境,渴望朋友帮助;步入坦途,又会把朋友搁置一旁。人们对朋友的理解和认识总是随着环境和地位的变化而变化,从来没有一种持久的甚至永恒的想法。对于那些一生没有一个朋友的人——这样的人为数众多,我无法想象他们的生活状态。人性的蒙昧和悲哀完全是由个人造成的,完全怨不得别人。我们只能告诉他交朋友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但永远无法教他怎样才能交到一个朋友。
…培根、蒙田、萧伯纳、泰戈尔、纪伯仑……这些伟大的先知先觉者们,他们对友谊的注释浩如烟海,已给人们指明了一条充满阳光和快乐、鸟语和花香的道路。就连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这样一生相互攻讦和不屑的人儿,在达·芬奇去世后,米开朗基罗都忏悔自己过分并后悔与之本来可以处为朋友的机会永失而扼腕叹息,我们有何理由白白浪费我们的大好机会。种种原因妨碍和制约着我们,或自尊,或矜持,或理智,或自卑,或不屑……使我们相互戒备而不能坦诚相见。我们的生存里的寒冷和阴暗、孤独和寂寞完全是我们自身造成的。
没有生死之劫,难以体悟生命的可贵;没有朋友的滋润,我们很难能获得和体验更多的快乐。当我思念天南地北朋友的时候,我从没有意识到时空的距离,似乎他们一直是我室内的阳光,只不过我被尘世和琐事纷扰而没有领略这份温暖罢了。我很庆幸,朋友的问候和祝福依然能绵绵不绝地落在我的案头上。目光掠过那些熟谙的信函,我如同迎迓阳光一样充满神圣感和自豪感。
我的室内落满了阳光,我的目光又落在一句德国的谚语上——良友在身旁,地狱变天堂,生活还有什么不可以忍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