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书斋”趣说
丰溪生
读书人往往喜欢给自己藏书、读书、写作的地方取一个斋名。书斋有书房、书屋、庵、堂、观、山房、居、轩、馆等等的别称,而书斋的取名更是多彩。
借物类,以书房所在地的物来名书斋。明代学者杨仪的读书处庭有桧树七棵,书斋就叫“七桧山房”;清代学者惠周惕的庭院有红豆树一株,颇珍爱之,以名书斋为“红豆书庄”,其子惠士奇也据此名书斋为“小红豆斋”。取古诗文意以自勉。南宋陆游的书房取名“老学庵”,他说“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之夜’之语庵”,激励自己活到老、学到老、老而勤学。清代大学者钱大昕的书斋名“十驾斋”,源于《荀子·劝学》篇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句,意在自谦为劣马,又自勉应不懈进取。同取《劝学》文意的还有现代古文字学家商承祚的“锲斋”,取“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句意。其它还有清代鲍思诩父子取于《论语》“学然后知不足”的“知不足斋”,现代文学家姚雪垠的“学无止境斋”等等。
取古诗文以述志。近代藏书家章钰的“四当斋”即取于南宋尤袤的“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的读书名言。章钰毕生收集书三千三百六十八部,七千二百多卷,对《资治通鉴》、《读书敏求记》校勘尤精,列入近代藏书三十家中。
以斋名而表志的有现代教育家、史学家陈恒教授的“厉耕书屋”,表示自己要象耕稼农夫,精勤不息、深耕细作。孙犁先生也有斋名“耕堂”。闻一多年轻时在清华读书,立下假期两个月多读些书之志,名书房为“二月庐”。其它还有语言学家杨树达的“积微居”、王力的“龙虫并雕斋”等等。
以斋名自况或记读书生活情况的。明代大学者张溥读书必抄诵后烧去,每文必七次,取斋名为“七焚斋”和“七录斋”。
也有以斋名反讽社会现实,以示抗争的。鲁迅先生一生于黑暗社会抗争,平生所作,嬉笑怒骂,皆成投枪,他的书房取名“绿林书屋”,以“匪”自居,意在对“正人君子”的讽刺。《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一生沉浮坎坷,多遭世人讥嘲,名斋为“抱残守缺斋”。更有意思的是柳亚子,一九三七年日寇侵华,他躲进上海租界,国家危亡,现实多难,愤懑之气郁积,自命斋名为“活埋庵”;一九三八年他潜往香港,志在抗日,取斋名“羿庐”,取后羿射日意;一九四一年在桂林,其时已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所在,取斋名为“更生斋”;一九四五年在重庆会见毛泽东后,因一阙《沁园春·雪》词而信心百增,又称斋名为“上天下地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