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放飞情怀
李全章
一枚纪念封,普通信封自制,是对风筝的真实记录。从东海边“飘”来,没带一点商品味。
正是初春,受山东潍坊曹先生的邀请参加了一次潍坊国际风筝会,国内外朋友欢聚一堂。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好不热闹。心情激荡,精神振奋,焕发出了我的灵感。一个理想的极限邮品构思形成,自制一枚纪念封,留下个美好的回忆。为我的集邮增色添彩。抽空在邮局买了几枚信封夹在集邮册内。并把这一计划告诉了曹先生。从开幕式前就在本上记下每一个感人的镜头。曹先生也不断地给我介绍潍坊的过去和现在,讲述风筝的制作和放飞。他说放飞风筝是力的巧用,根据飞的情况调整各部线的长短,校正角度和尾巴,体现放飞技术。这是祖先留下的力学成果。历史上风筝曾是宫廷中的玩物。实用过军事、通讯、气象。墨子“斫木为鹞”。鲁班也制作过放飞过风筝。
来到星星点点泛绿的海边,咸味的海风从海面上吹来,轻轻地抚摸着人们的脸,让我这初次看到海的大西北人有几分陶醉,远处空中已见数只雀跃起伏,忽上忽下,时远时近的风筝在朝拥向海边放飞场的人群召唤,示意欢迎。曹先生指着空中的风筝说,放飞有利于人的健身,急、缓、跑、倾、仰和情绪的张弛是人体各部器官综合统一的运动。是老少皆宜的户外保健活动。
说话间,放飞场已成了人的海洋,大会主持安排好各国运动员的班次,一声令下十几只风筝腾空而起。人物的,动物的,简状的,多角形的,形形色色,造型不一,色彩缤纷,各有千秋。栩栩如生。声光烟如真的火箭直指长空,鹞鹰偏转飞翔,鱼风筝、眼能动。燕风筝、翅会扇。虫风筝、叫声入耳。形象逼真,绝哉,妙哉。有的风筝与“T50”“T115”两套《风筝》邮票上的图案相同,我从集邮册内取出邮票让曹先生看。他指着空中说:“邮票设计就是依照我们潍坊风筝,你快看。”两条大型龙头蜈蚣风筝升上天空,蜿蜒盘飞,乍看犹如真怪,令人目瞪口呆,惊奇不已。接着一只只大型风筝相继升空,遂成一片平稳的风筝群,整个天空都活了起来。运动员们各自表现自己风筝的特色、施展放飞绝技。他们借助放飞的风筝线,又加一风筝,在一片吹呼声中这只风筝借风顺线疾驶升起。骏马腾空风筝以兰天为纸恰似徐悲鸿大师笔下意境深远的水墨写意。八仙过海风筝大如真人,神奇若仙。嫦娥奔月,飘飘然然,升入云、表,不知开了那种科学机关,化为天女散花,刹那间彩花飞舞,斑斓多姿,天空强烈的感染力使人海沸腾升级。又是阵阵鼓乐声,一条巨龙风筝升空,为放飞,几名壮劳动力用了机械牵引。巨龙摇头摆尾,象从天上降下,搅起团团絮状云雾,气势震人心扉。余光见那边围了一群人,我俩挤进一看,是位身着艳丽运动服鬓须全白的老人放飞着几只小如火柴盒般的风筝。真是妙趣横生。众多围观者更使老人矍砾的面容上多了些得意和自豪。这微型风筝可是放飞中的绝技,多年潜心修炼才得此水平。
我们到了不得不离去时,夜幕很快就要降下了。放飞场人们仍沉浸在风筝的欢乐中。那些外国朋友们更是兴头十足,没有离去的意思,有位碧眼金发的人向我们挥手致意,约定明年在此相会。那边被放飞激起情怀的观光者也自备风筝高高低低朝海面空中放去。
乘车途中我仍余兴未消,脑海里全是大大小小的风筝。总在想,几根竹棍,几片纸绸,凭着对风的感情和认识,活了起来……是风筝的生命力还是放飞人的情怀,风筝……放飞人……“老李,你的纪念封!”曹先生的话音断了我的思绪。在他的热心帮助下,敲开了途中小小邮电所的门,给我夫人于清馨发出了几枚纪念封。成了永久的纪念。从此我更钟爱风筝。每当风筝满天的那个季节,放飞这道风景线总给我带来欢乐。只要你放眼朝天空看去,愁苦,烦闷,郁忧都会被那有灵性的风筝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