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3月17日
公众视角
03

猫头鹰的遭遇

薛海春

徜徉街头,无意中发现一市人手中提着只笼子,里边关着一只猫头鹰。究竟是职业的驱使,还是心灵的感应,我不由自主地前去劝释。然而,主人要价太高,而我囊中羞涩,笑谈难买益鸟命。事虽过去,但眼前不时浮现出猫头鹰那头部如猫、喙短有力、昼伏夜出、目光锐利、扑食田鼠、保护谷物的英雄形象。遭到如此厄运,使人久久不能平静。

动物世界中,种类繁星,仪态纷呈,千奇百怪,性能不同,优劣益害,相互补充。奇妙的自然界购成一幅幅千姿百态的百鸟图、千鸟图、万鸟图,装点江山,唤发人间。可谁知这鸟类世界中象一展歌喉的百灵,美丽动人的孔雀人人喜欢,象含恨啼血的杜鹃,如泣如诉的猫头鹰却尽讨人嫌。实际上,它们的外貌特征是客观形成的,主观愿望是难以改变的。猫头鹰的内在功能远未被世人所识,因而听到其叫声,俗语便称不吉不利。

类似猫头鹰的遭遇,在我们古老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早有发生。比干忠心耿耿,肝脑涂地;岳飞精忠报国,惨遭毒手;林则徐抗击外侮,反而斥贬。无可置辩的事实,证明悲剧的重复上演,必然导致国无宁日,家无宁日,民无宁日。虽然,这些英雄世代敬仰,修庙塑身,可那只是寄托善良人们的善良愿望。朝政腐败,排忠用奸,看来不是资本主义的发明创造,而是在奴隶制时代就有的。历史无情,记载着一代一代的真实写照,谁能把它抹掉呢!

类似猫头鹰的遭遇,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发生。“反右派”斗争中,一批忠肝义胆的同志戴上“帽子”,被关被斗;“文化革命”中,一批开国元老被“打翻在地”,游街示众;当前反腐倡廉中,一些正义之士,反遭白眼,气志难舒,苦不堪言。应该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但是非曲折好似规律,社会往往在扶摇往复中前进,力图一夜之间改变“猫头鹰”的命运又好似不客观的。凡事均有背景,事实终有定论,花钱买教训,失败换成功是常有的事。我不提倡苟且而偷生,只希望有一个发展自我的环境。

由猫头鹰的遭遇,使我联想到刘向《说苑》里的一则寓言故事:猫头鹰将东迁,斑鸠问这是为什么?猫头鹰回答说:“西村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要搬到东村去住。”斑鸠劝告说:“你若能改变叫声,搬不搬家都无所谓,你若不能改变叫声,不论搬到哪儿都讨人嫌。”猫头鹰东迁之后,人们对它的看法能否改变,寓言上没有说,但我敢肯定,它还不会走运。因为猫买鹰的声带是无法改变的,类似猫头鹰遭遇的人们的本质也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看来,要改变“猫头鹰”的遭遇,首先要解决认识上的偏差,只要能正确评价“猫头鹰”的功过是非,肯定它“扑鼠”的功能,理解它“悲愤”的叫声,象国宝“大熊猫”、“金丝猴”那样重视,全民舆论,上下关注,下定决心,付诸实施,“猫头鹰”的遭遇也一定会改变。

放大 缩小 默认